无障碍

兰州日报丨奋楫笃行铸辉煌 砥砺前行谱新篇——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三周年

来源: 兰州日报

时间: 2025/08/20/ 14:36 

字号:[][][]

  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48亿元、增长近90倍,实有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72万人、增长7.2倍,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5万多户。今年上半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6%,增速持续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2012年,兰州北麓一隅正式获批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自此,兰州新区1744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

  历经十三载栉风沐雨,兰州新区已华丽转身为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在西部发展版图上熠熠生辉。海亮、宝武等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迅速在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聚集成群。兰州新区依据本地实际精准发力,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经营主体,成为甘肃强工业行动的核心引擎。

  尽管地处内陆,但兰州新区仍凭借“陆空联动”,重塑区位价值。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年吞吐3800万人次的空中通道,与“一环两横两纵”铁路网相互交织,叠加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等平台,使新区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关键枢纽。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畅享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国际航空港吸引现代服务业纷纷入驻。中欧班列满载“新区制造”驶向全球,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东西互济、陆空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已然成型。

  十三年来,兰州新区以产城融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曾经的棚户区已脱胎换骨为环境宜人、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小区。同时,新区精心培育创新生态,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创新发展,规划建设“甘智汇”科创园,与在兰科研机构携手协同创新,建成各类创新载体183个、产业孵化平台24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7家,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驱动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兰州新区生态本底虽脆弱,但建设者们坚守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实施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系统工程,探索出生态建设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造林绿化21万亩,构建起集多种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生态体系。如今,城市绿化率由不足5%跃升至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3%以上,多项环境指标显著改善,获评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物种日益丰富,见证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十三载岁月,兰州新区在体制创新、政务服务、开放发展、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及区域协同等方面成绩斐然。站在新起点,兰州新区不忘初心,以“新”应“变”、以“创”开“路”,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强化“打头阵、当先锋”意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兰州新区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打造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改革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新区的精彩篇章,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勇毅前行。

  ◆2010年

  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

  8月,中共兰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构想,确定在秦王川建设兰州新区,并成立了兰州新区筹委会。

  ◆2011年

  2月,甘肃省委宣布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标志着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10月,甘肃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和《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012年

  2月,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兰州新区列入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

  8月,兰州新区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

  ◆2013年

  3月,兰州市出台实施《兰州市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为推动出城入园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2月,兰州新区首条铁路(中川—马家坪)全线贯通,实现了年内施工、当年通车,这是甘肃省投资建设的第一条地方铁路,属国家Ⅰ级铁路。

  ◆2014年

  3月,第一家“出城入园”企业兰石集团高技术钢结构加工中心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迈上新起点。

  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甘肃省首个国家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次年12月封关运营,成为甘肃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2015年

  3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兰州新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揭牌成立,这是推动法治新区建设的一件大事。

  6月,甘肃历史上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教育项目——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9月,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通车运营,3个月后,兰秦快速通道全线贯通,成为兰州新区连接兰州市区的铁路和公路大动脉,为降低通勤成本,加快推动新老城区相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

  9月,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兰州—明斯克正式发车,这是国内首条点对点的国际货运班列,是兰州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之举。

  11月,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正式跨入全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为兰州新区加速开放发展提供利好。

  ◆2017年

  3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并紧随其后发出了举全省之力建设兰州新区的号召。

  12月,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深入推进管理机构、干部人事制度等八大改革和建筑市场、社会治理等九大整治,对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18年

  7月,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高档电解铜箔项目开工建设,为兰州新区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注入新动能。

  10月,兰州新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开工建设,为兰州新区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迈出关键一步。

  ◆2019年

  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兰州新区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这是兰州新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中的一件大事。

  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甘肃省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兰州新区成为全国第九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20年

  1月,兰州新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九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地区。

  6月,甘肃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兰州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政策支撑。

  10月,西北首个铝期货指定交割库在兰州新区正式挂牌运营。

  ◆2021年

  3月,首批来自天水市张家川县的受灾群众在新区顺利安置并快速实现就业就医就学等保障,标志着兰州新区承接全省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9月,兰州新区商投集团首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位列304位,这是兰州本土培育的首个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

  12月,两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海亮集团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和宝武碳业1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同时开工,建成后将填补甘肃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的空白。

  ◆2022年

  2月,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工信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5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将兰州新区与兰州一起提升到“一核”的战略高度。

  ◆2023年

  1月,兰州新区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在兰州新区铁路口岸焕新启程,驶向乌兹别克斯坦扎拉夫尚。

  6月,兰州新区再获国家级金字招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2024年

  1月,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家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打造医防融合“新区样板”。

  3月,西北首个、全国最大的“高端—研究型卡伦系统”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兰州新区院区建成投用。

  8月,国内最大规模的工业商业场景服务平台“老虎工业云”落地兰州新区。

  9月,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2025年

  1月,G1816乌玛高速兰州新区至兰州段(中通道)控制性工程建成通车。

  2月,甘肃首个DeepSeek大模型部署兰州新区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

  3月,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