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创新驱动 人才城市共成长
——兰州新区构建产才融合“新磁场”

来源: 兰州新区报

时间: 2025/08/20/ 10:31 

字号:[][][]

  “先进的发展理念,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搭建了优质的发展平台,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这是来新区投资兴业的众多企业家的普遍共识。

  “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优厚的薪资待遇,让我对在新区干事创业、工作生活更有信心。”——这是到新区就业创业的广大人才的深切感受。

  获批国家级新区13年来,兰州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行动,坚持人才引领、产才融合、创新驱动,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求职者与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

  打造聚才“新磁场”

  “新区的机会真是不少!”刚投完几份新媒体运营主播简历的湖南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李敏专程从定西赶来参加招聘会,话音刚落,手机就收到了企业的面试通知,李敏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同样跨城而来的白银求职者肖彦虎也深有感触,他一边拿着简历走向下一个展位,一边说道:“能在现场和招聘单位面对面沟通,效率和成功率都会更高。我投了操作工和巡检岗,新区搭建的这个平台太给力了!”

  在兰州新区8月6日举办的“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上,这一场景比比皆是。

  当日的招聘会上,197家优质企业线下“招贤纳士”,吸引了1.6万名求职者赶赴这场梦想之约。甘肃海亮、耀望化工等一众龙头企业的展位前早早排起了长队,如同一个个强大的“引力源”,共同编织出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六大重点产业链的人才图谱。

  这样的招聘会还有很多。

  2025年春风行动暨“产业新城·智享未来”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兰州新区“智汇兰新·筑梦未来”重点高校巡回引才招聘活动,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25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2025年城乡劳动力就业援助专场招聘活动,2025年“青春‘职’夏 梦想全开——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暨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今年以来,兰州新区举办多场次面向各类人才的招聘活动,通过专业的“牵线搭桥”,精准地覆盖多元需求,为广大人才铺就了一条条广阔的未来职业通途。

  慕名而来的,除了初出茅庐的青年群体,还有经验人才、技术蓝领和高层次人才。

  古浪籍小伙王东昌今年3月从上海回到甘肃,已在兰州新区买房定居,期望在此觅得心仪岗位;2023年研究生毕业的王同琴,通过兰州新区人才招聘会入职宝航新材料有限公司,现在她已经在兰州新区买房落户;刘斌是宁夏银川人,一直在南方工作,拥有丰富的石墨化生产管理经验。一年前,他了解到兰州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当即决定来到这边就业,如今已是宝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区作业长……

  一个个龙头企业如同强大的“引力源”,一场场引才活动就像高效的“催化剂”,两者的聚合效应成功构建聚才“新磁场”,加速各路人才汇聚兰州新区。

  “2024年,新区常态化举办招聘活动31场次。今年以来,新区常态化开展多场次招才引智,截至7月底,已举办大型招聘会18场次,帮助165家企业引进青年人才2185人。”兰州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副科长李成明介绍说。

  数据显示,近5年来,兰州新区累计组织180余场引才活动,吸引8500余家企业参与,数十万高校毕业生应聘,6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加速向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聚集。

  人才的聚集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而人口的聚集、人口红利的释放,则成为兰州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兰州新区实有人口已突破70万大关,展现出这座“希望新城”的强大吸引力和蓬勃发展活力。

  大量有经验的人才在新区找到合适的工作。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兰州新区始终把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作为吸引集聚人才的重要举措,坚持刚性落实优惠政策和跟踪服务并重,竭尽全力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新区坚定不移地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李成明介绍,为此,兰州新区持续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让各类人才在新区创业称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在2023年7月举办的兰州新区首届“才聚新区·智创未来”人才节暨2023年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李文润成功就职新区国企。今年,李文润经过审核成功入住兰州新区青年人才公寓。

  “淋浴、灶具、热水器、家具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踏入公寓的李文润立刻被这里齐全的配套设施所吸引,“每个月租金才10元每平方米,对我来说减轻了不少压力,周边超市、餐饮、健身房等生活配套完善,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幸福感满满。”

  兰州新区青年人才公寓是新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2月启动入住,共有房源210套,包含35平方米、45平方米、50平方米三种户型,极大满足了入住青年人才的多元化居住需求,有效助力新区“筑巢引凤”。现在,青年人才公寓已成为兰州新区引才的重要名片。

  保障不止于此。

  新区编制《兰州新区人才服务一本通》,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全方位安家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

  兰州新区还建立关心关爱干部机制,把解决新区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作为关心关爱干部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为符合条件的311名干部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2025年,兰州新区加大人才奖励扶持力度,获批省级人才项目5项、扶持资金160万元,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受理人才政策兑现申请860件、发放人才奖励资金119.2万元。13家符合条件企业成功申请兰州市人才政策奖励资金562万元。

  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持续放大了新区聚才“新磁场”的吸引力,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才获得感。瑞岭名郡学校老师魏建强对此深有感触。

  “得益于新区的职称评审激励政策,我2024年通过了副高级别职称评定。”魏建强介绍,从2021年通过选调来到瑞岭名郡学校的四年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兰州新区对人才成长的高度重视。

  “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教育系统和学校,一直能感受到对人才的关心和支持。”魏建强说,“2024年我还获得省园丁奖,这些激励带来的认同,让我对兰州新区这座城市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

  魏建强还告诉记者,“来到新区的第二年,我根据新区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相关政策提出申请,最后,我妻子也调动到了新区工作,现在,我们一家都是新区人。”

  招聘会现场。

  建设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

  企业是产业的核心主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优良的营商生态和人才智力支撑,则给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

  走进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为产业立经纬,为民族立基业”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重离子治疗系统设计、生产、调试、运维等全流程资质和能力的企业,它成功将大国重器转化为治癌利器。

  早在1988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内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在兰州将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研究装置联调成功。到了2018年,研发人员带着孵化的公司进驻兰州新区,分三期建设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在兰州新区聚要素、强保障,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下,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驶入产业化发展快车道。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朋介绍,目前企业已在全国部署10余台重离子治疗装置,其中5台完成建设,累计完成治疗患者2500余例,在全球离子治疗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一号工程”,探索实施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特色性改革举措,多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甘肃海亮,也因此来到兰州新区。

  甘肃海亮是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海亮集团。2021年,海亮集团开启新能源材料产业战略转型,落子兰州新区,公司主营业务是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

  自开工以来,甘肃海亮的发展速度、规模、成果都创造了“行业奇迹”和“海亮速度”,成为中国第一个“出海”的铜箔材料制造商。

  步入甘肃海亮生产车间,一排排生箔机满负荷运转,通过生箔、烘烤、分切、检验、包装等工序,生成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铜箔……

  “我们已推动4.5微米铜箔工艺实现量产,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甘肃海亮联席总经理、总工程师邓烨介绍,这一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八分之一,但其抗拉强度达700兆帕级,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得益于兰州新区优良的营商环境,短短几年间,甘肃海亮完成多次迭代升级,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加速形成。

  甘肃海亮快速发展,各路人才纷至沓来,原玮颢就是其中一员。

  2024年6月份毕业于哈工大、7月1日以博士学位入职甘肃海亮的原玮颢,入职不到一年时间,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已经从产品研发工程师飞快地成长为甘肃海亮综合管理部负责人。

  总结在甘肃海亮的这一年,原玮颢坦言收获满满,“目前我有幸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继续科研工作,同时也感谢新区的支持和协调,帮助我申请了陇原人才服务卡,切实提升了我在兰州新区的工作和生活便利。”

  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获批国家级新区13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6100亿元,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全省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作用日益凸显。

  产业蓬勃兴旺,推动新区聚才“新磁场”效应不断向外延伸,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而人才聚集带来的先进技术亦加速产业蝶变升级,不断赋能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兰州新区已吸引6万余名产业人才聚集新区,这些人才的汇聚,为医用同位素药物、化学催化技术、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铜箔制造等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历经13年建设发展,现在的兰州新区,产业在升级,人才在聚集,城市在成长。兰州新区和广大人才一起,都在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进,正在共同书写产才融合发展新高地的美好新篇章。

  (文/兰州新区报记者 史晓峰 图/兰州新区报记者 罗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