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激活发展动能 推进乡村振兴
——我省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

来源: 甘肃日报

时间: 2025/11/18/ 08:53 

字号:[][][]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把农业农村改革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聚焦粮食安全、经营体系、集体产权、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以改革之笔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进图卷,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改革之路上呈现出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扛牢粮食安全之责 筑牢改革发展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省始终将其作为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以硬举措守住“粮袋子”。压实各级党政同责,连续多年印发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2025年明确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1260万吨以上的目标,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及时下达各类支持粮食生产资金,联合开展“护春耕、促增收”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保障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同时推动粮食单产提升,制定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专项方案,建设一批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在重点市县建立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点。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的核心抓手。我省在全国率先立法《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优先将21个粮食产能提升县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占比达47.2%。今年各地建设热情持续高涨,凉州区启动2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陇西县同步推进云田镇、通安驿镇等多个片区建设,总规模超1.4万亩。针对盐碱地治理难题,我省持续加大投入,景泰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深入推进,为拓展耕地资源空间提供“甘肃方案”。同时,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全面实施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2025年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粮食安全加上“保险锁”。

  创新经营体系 激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

  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农村改革的核心议题。我省作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按“四批启动、五年完成”部署审慎推进,有效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我省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健全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审批管理机制,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体系,依托全国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实现合同备案常态化。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平台”模式,张掖市沿山地区土地流转率从2023年的15%跃升至2025年的68%,甘州区5400亩待流转土地通过线上竞价溢价22.5%,创下半干旱区土地交易新纪录。

  农业农村的提质发展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我省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五有”合作社占比持续提高,联结小农户比例稳步上升;家庭农场达7.1万家,“一码通”赋码管理成效持续巩固。2025年全省下达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2.514亿元,落实农业生产托管任务274万亩,补助资金60%以上用于服务小农户,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化产权改革 释放集体经济发展潜能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的重要途径。我省持续推进专项试点,2025年聚焦集体资产权属归位、账务分设等重点任务,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宣传培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纪委牵头、专班驻村模式严查“糊涂账”,全省升级改造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实现“三资”监管信息化、透明化。

  我省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成效显现。兰州市、张掖市甘州区作为部级试点,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8.85亿元,甘州区完成101宗交易,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盘活了“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

  全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各地形成“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牧户”共赢格局。碌曲县2025年度村集体及新型经营主体分红总额达2237.77万元,较上年增长近30%,首次突破两千万元大关。目前,顺利进入立法程序的《甘肃省农村集体财产管理条例》,将更好地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推进城乡融合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改革进程中,我省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治理协同提升。其中,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扎实推进,各地聚焦“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总投资26.6亿元,实施196个先行基地重点项目,2025年底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60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

  我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融入改革活力,让“和美乡村”建设更增实效。“八改”工程让乡村焕新、产业扶持让村民获益,省级“和美乡村”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2500个示范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82%,废旧农膜回收率85.7%,秸秆综合利用率91.5%,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甘南“8+”基层治理等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农民丰收节、村晚等集体活动将群众的生活渲染得丰富多彩。

  在兜底保障方面,甘肃“一键申报”防返贫系统持续优化监测帮扶机制,安排衔接资金235.4亿元,产业资金占比超60%,9.4万个合作社带动243.5万户农户,全年计划输转脱贫劳动力190万人以上。与东西部协作省份构建新型帮扶体系,多元帮扶格局逐渐形成。

  目前,我省以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引擎,在粮食安全、经营体系、产权制度、城乡融合的改革赛道上提质增效,继续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改革落地,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图卷。(记者马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