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叩心间 筑牢电力安全生命线
来源: 兰州新区报
史晓峰
时间: 2025/08/22/ 11:22
字号:[大][中][小]
“今天进行吊车组立杆塔作业,临近10千伏带电线路吊车安全距离校核了吗?吊臂升到什么位置必须停止作业?吊车误碰带电设备的安全事故都有哪些?”8月20日早晨8点40分,在新区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晨会上,安监部门抛出的“每日一问”让在场的所有人员瞬间进入凝神思考状态。
今年来,新区供电公司坚持开展安全“必修课”活动,通过这个持续数百天的“小”环节,在潜移默化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大”堤坝。
电力行业是高危行业,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事故。
“传统的安全培训,容易让员工产生倦怠感。我们认为,被动听十遍,不如主动思考一遍。”该公司安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关键在于让安全意识和知识真正入脑入心,转化为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这就是我们推行“每日一问”的初衷。
为此,该公司创新实施“每日一问”机制,由安监部门精心“烹制”内容,紧密围绕当天计划作业的风险点、安全规程的易忘点、历史事故的警示点以及易发多发违章关键点,要求精准、具体、有针对性。
“每日一问”的范围涵盖整个电力作业全过程。
在开展作业方案审批时,专业部门可能会针对性问询;在配电运检班每日开工前站班会上,班长可能会随机提问;在不停电作业现场,安全督查人员可能会就地取材进行提问;甚至在食堂的餐桌上,同事之间也会就某个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提问对象覆盖全员,从公司领导、管理层到一线班组成员、新入职员工,人人都是答题者,人人也都可能成为提问者。
无处不在的“每日一问”,彻底改变了员工的学习状态。“以前是公司‘要我学’,现在变成了‘我要学’。”一名10年工龄老员工坦言:“因为不知道下一个问题会不会问到自己头上,为了不当场‘红脸’,就得平时多下功夫,反复看,多琢磨。”
如今,“每日一问”的累积效应正在显现出巨大的能量。
最直观的变化是违章行为的显著减少。员工们由被动接受安全规章,转变为主动思考作业风险,“安全第一”从一句口号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在现场,作业前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停一下进行风险确认,已成为许多员工的自觉动作。
更深层的转变是公司安全文化的重塑。“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安全管理的模式从事后补救的“救火队”,向前置预防的“预警机”成功转型。
未来,新区供电公司将继续深化“每日一问”机制,让“每日一问”问得更准、更深、更实,切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新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