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让青春之花在建设希望新城中绚丽绽放
——兰州新区青年人才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 兰州新区报

史晓峰

时间: 2025/07/08/ 20:48 

字号:[][][]

  房间采光极佳,窗外美丽的栖霞湖景尽收眼底;合理的布局,独立的卫生间、厨房宽敞整洁;完善的配套设备,淋浴、灶具、热水器、桌椅一应俱全……

  6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兰州新区青年人才公寓李文润的“新”家看到,虽然只有35平方米,但李文润把自己的小家布置得既美观又舒适,简洁中充满温馨。

  2023年扬州大学毕业,通过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就职于新区国企的李文润告诉记者,青年人才公寓的申请流程便捷,审批也比较高效。自己是今年1月份申请,2月底拿到钥匙,4月份入住,周边有医院、超市,环境不错,生活也很便利。

  “拎包入住,方便得很,租金也很优惠,一年能省七八千元。”24岁的李文润笑盈盈地说,对年轻人来说,下班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幸福感满满。

  李文润的幸福感,正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多举措保障青年人才在新区安心工作、舒心生活、专心发展的缩影。

  全方位保障 让青年安身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引、育、服、留”全链条并举,持续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让青年既做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更做城市繁荣的参与者、推动者。

  引才聚才,住是基本保障,安居才能乐业。新区多措并举优服务、强保障,着力满足多层次青年需求。

  近年来,新区高标准建成青年驿站3家、青年人才公寓210套、人才公寓102套以及数量不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重点产业人才以及新区机关职工、企业员工、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新区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周期分类住房保障服务,助力他们顺利就业,在新区长期发展。

  “在新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租住青年人才公寓的公寓,租满1年可减免3个月租金,优惠期3年。性价比很高,”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科副科长李成明说,特别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经济条件有限的年轻人过渡居住,一经推出迅速受到广大青年人才的青睐和好评。

  “目前,青年人才公寓入住率已经达到百分之百。”李成明说。

  在李成明看来,青年人才公寓不只是为来新区求职的青年提供一张床、一间房,更重要的是助力他们顺利就业,在新区长期发展。

  “离单位近,各方面都比较便利,价格也不贵,这里既是家,更是梦想的加油站!”6月5日,抽中心仪保障房的郭女士满意地说。当天,新区青年人才公寓(配租型保障房)进行第八批46套房源选房,37位青年人才成功选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住房。这也是今年以来,兰州新区为切实解决青年人才住房困难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扎根新区发展,积极实施的又一务实举措。

  青年人才公寓承载着新市民、新青年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更展示了兰州新区对青年人才的满满诚意。而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更让青年人才感受到了兰州新区对青年人才的热忱欢迎与尊重。

  “住房补贴政策实在又贴心,让我感受到了新区这座城市的温暖。”李文润感慨地说。

  保障不止于此。

  新区编制《兰州新区人才服务一本通》,全方位为引进的青年人才提供安家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已解决各类问题120余件。

  新区还建立关心关爱干部机制,把解决新区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作为关心关爱干部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为符合条件的311名干部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极大提升了青年人才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集聚新区。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口号点燃了“00后”志愿者张兴宇心中的火焰。

  2023年8月,张兴宇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怀着对西北这片土地的憧憬,他来到了兰州新区。

  两年的服务期中,张兴宇努力学习如何与群众打交道、帮青年解决问题,还积极参加兰洽会、新区招聘会、新区半马等志愿服务活动。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新区蓬勃发展的气象给即将服务期满的张兴宇留下深刻印象。

  “新区这两年城市绿化一直在不断提升,公园、草坪越来越多,栖霞湖和图书馆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再加上凉爽的自然环境,我觉得这里很宜居。”张兴宇说,“新区的年轻人也很多,对工作非常认真、热情,就像新区这座城市,同样的年轻又有活力。”

张兴宇(左)和同事查看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多举措激励 让青年安心

  “有所居”只是新区给青年的第一份“礼物”,对于选择到新区发展的年轻人来说,完善的人才激励政策则是一个重要加分项。

  兰州新区始终把青年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职称评审、奖励补贴、项目扶持等方面实施务实举措,全面提高服务青年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得益于新区的职称评审激励政策,瑞岭名郡学校老师魏建强2024年通过了副高级别职称评定。

  6月10日下午,记者在名郡学校见到魏建强的时候,他正在利用下午2点到4点的空闲时间比对分析两份九年级语文测试卷题目的难易度为中考冲刺作参考。

  2021年,魏建强通过选调从通渭来到新区瑞岭名郡学校,因为十几年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当年,魏建强被委以重任,从初一年级开始带班。

  “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们的心理、思想以及他们的文化底子,都要尽快熟悉,从各方面磨合,压力确实大。但既然来到了这里,还是想把这个工作干得越实越好、越细越好。”魏建强告诉记者,在学校校长的引领下,通过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三年的辛苦耕耘结出甜蜜“果实”——魏建强和同事带的学校首届初中毕业生,中考升学率在新区名列前茅。

  魏建强也因出色的教学能力,2022年出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同时负责初中部的教育教学工作。

  回想自己在新区的成长,39岁的魏建强说:“这是我到新区当老师的第四年,这四年里,不管是学校、教育系统还是政府层面,我一直能感受到新区对青年人才细水长流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刚来不久学校选派我参加了一个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获评省级典型案例,这是我在新区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给我很大激励。2024年我获得省园丁奖,还评上副高职称,这又是学校和主管部门对我工作和教学理念的充分肯定。这些激励带来的强烈认同,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深深的归属感。”魏建强感慨地说。

  魏建强还告诉记者,“来到新区的第二年,我根据新区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相关政策提出申请,最后,我妻子也调动到了新区工作,现在,我们一家都是新区人。”

  “新区正在快速发展,也重视人才的成长,职称评审政策体系也比较完备,在新区只要认真工作,就会得到认可。”对于未来,魏建强干劲十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作为新区教育系统一份子,我会更加努力好好干,为新区教育强区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魏建强的成长,同时也是兰州新区通过职称评审政策体系鼓励青年人才在新区干事创业的生动注脚。

魏建强在整理教学工作计划

  近年来,兰州新区在畅通评审渠道、规范服务流程、强化人才激励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争取省人社厅授权独立开展工程、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答辩评审,新区正高级教师已达26人、副高级454人。

  ——依托“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线上受理申报,‌明确规范‌初级职称认定、中高级职称评审流程及答辩机制,并组建评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群众公认的评审专家队伍,实现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全流程线上化。

  除了日益完善的服务保障措施,新区还为青年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

  今年5月,在新区经营蛋糕店的张灵娟获得了20万元的新区“创业担保贷”资金支持,不仅将店面扩大至70平方米,而且带动2名未就业大学生和1名群众就业。

  “凭营业执照和创业计划书,兰新担保在核实条件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帮我申请到了贷款,政府贴息后年利率仅2.3%,又减少了一部分成本。”30岁的张灵娟说,“实惠,这个政策对像我这样的青年创业者来说,特别友好!”

  “硬核举措+真金白银”,新区以人才政策“组合拳”激发青年干事创业动能,而广大青年人才扎根新区,专心发展,也将形成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助推城市青春向上,节节攀高。

  以产聚才 搭建梦想舞台

  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对青年人才最具吸引力。

  新区积极帮助青年人才申报省级人才荣誉,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长与新区的发展互融共促,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参与城市发展的热情,让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

  去年成功入选2024年度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计划的赵玺,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2022年,已是硕士研究生的赵玺通过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入职新区水务建设公司。入职后她坚持提升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还主持、参与了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近日,赵玺来到新区中通道西侧生态修复项目5000余亩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域内,查看马铃薯生长态势。看着长势不错、连片绿油油的马铃薯苗,作为马铃薯试验种植项目的负责人,赵玺开心得眉眼弯弯。

  “我与新区,是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赵玺说,希望能用自己专业所学,为这片土地书写青春故事。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

赵玺查看马铃薯生长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兰州新区对青年人才的吸纳能力显著提升,强劲的育才动能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暨“产业新城·智享未来”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组织重点驻区企业深入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省内高校开展2025年“智汇兰新·筑梦未来”重点高校巡回引才招聘活动,组团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区积极举办一系列多层次、大规模的系列招聘活动,吸引广大青年人才加速向主导产业、重点企业聚集。

  新区开设全省首个人才政策线上申报受理数字化平台,采取“一表申请、专人办理、告知承诺”等方式,今年已受理人才政策奖励补贴391件,发放人才补贴80余万元。

  2024年6月份毕业于哈工大、7月1日以博士学位入职甘肃海亮的原玮颢,就是高层次人才中的一员。

  入职不到一年时间的原玮颢,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已经从产品研发工程师飞快地成长为甘肃海亮综合管理部负责人。

  对于岗位角色的转变,原玮颢认为这是一种复合型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以前,只需要专心做学术研发、科技创新,现在,有更多机会跟踪市场趋势,了解客户需求,这对选择研发方向和提高项目效率,加速研发成果的实际应用和落地转化,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原玮颢说。

  谈及在甘肃海亮的个人职业成长经历,原玮颢感触很深。

  “甘肃海亮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在研发投入非常大,给青年人才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比如,公司设立新能源材料研究院,还配备了专业的实验设备和生产线,帮助我们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验证。比如,当某个研发项目在实验室阶段取得进展后,可以很快进入中试环节,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非常难得。这种对科研的重视和支持,让我们能够把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原玮颢说。

  “很幸运能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并在团队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进步。”总结在甘肃海亮的这一年,原玮颢坦言收获满满,“目前我有幸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继续科研工作,同时也很感谢新区组织部的支持和协调,让我获得了陇原人才卡的认定,切实提升了我在兰州的工作和生活便利。”

  “甘肃海亮和新区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我对自己在甘肃海亮的发展充满期待。我也相信,在海亮、在新区,无论是青年人才与企业之间,还是企业与新区之间,这种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都未来可期。”原玮颢说。

原玮顥在实验室做实验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兰州新区干事创业,他们紧盯科学、技术、产业前沿,努力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研发创新中奋发有为,蓬勃成长。与此同时,兰州新区也在优化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等环境方面多措并举,为青年人才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在兰州新区这个年轻的城市里,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在不断激荡起无限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