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账本连着大民生
来源: 兰州新区报
祁瑞龙
时间: 2025/07/02/ 19:09
字号:[大][中][小]
在兰州新区中川镇,一个名为尖山庙调查小区的普通样本点,正悄然书写着不平凡的民生故事。
10户居民家庭,913个日夜的坚持,上万笔收支的忠实记录——这些凝聚在家庭账册里的“柴米油盐”,已成为国家洞察民生冷暖、校准政策方向的“温度计”。
走进记账户李国录家,打开账本:“7月1日:买菜32.5元,给孙女买学习用品200元……”两年六个月以来,这样的记录从未间断。在尖山庙调查小区,像李国录这样的10户“国家记账人”,用最朴素的坚持搭建起民生数据的“神经末梢”。从教育医疗开销到网络购物消费,每一笔记录都是社会变迁的微观注脚。
数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
中川镇通过统计云APP密切关注记账户的记账情况,对记账质量进行全天候守护。辅调员化身“数据纠察兵”,一旦发现漏记、少记或错记,立即通过微信、电话精准“问诊”,每月入户“手把手”指导,确保账本上的每分钱都“账实相符”,将严谨的流程贯穿工作始终。为确保“小数据”释放“大能量”,中川镇创新构建数据质量防护网,辅调员随身携带《访户日志》,详细记录每户家庭人口变动、就业转型等动态信息。建立“日常抽查+季度会审+年度校验”机制,对大额医疗支出、购房购车等关键数据实行签字确认。
“以前觉得记账是琐事,现在懂了这是给国家‘写报告’。”记账户赵正中感慨道。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数字,正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链,转化为完善医保政策、优化消费激励的决策依据。
10户家庭三年如一日坚持,恰如涓涓细流汇入国家治理的长河。每一份账页,都是标注着乡镇发展的精准“民生坐标”,每一笔看似微小的家庭收支记录,都是洞察社会肌理、驱动政策优化的关键“细胞”。正是这些汇聚自千家万户的小数据,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决策注入动力,为新区的发展描绘出更精准、更温暖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