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透过新区第四届校园科技创新大赛看教育数字化转型

来源: 兰州新区报

姜波

时间: 2025/05/16/ 10:22 

字号:[][][]

  初夏时节,科创花开。5月10日,兰州新区第四届校园科技创新大赛在瑞岭名郡学校开幕。本届大赛以“实践、探索、创新”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新区在创客教育、人工智能、STEAM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来自全区中小学的29所学校、266支创客机器人竞赛队伍同台竞技,751件学生科创作品惊艳亮相,参赛规模较上年增长23%,折射出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蓬勃活力。

  数字基建筑牢创新基石

  走进大赛主会场,智能机器人舞蹈秀瞬间点燃现场气氛,无人机编程挑战赛区围满了观摩师生。这些场景背后,是新区近年来夯实的数字化教育基础:

  ——网络全覆盖,全区中小学100%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教育城域网与省级骨干网无缝对接。

  —— 硬件大升级,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覆盖率100%,85%的学校建成创客机器人专用教室。

  —— 平台强支撑,“兰州新区智慧教育平台”集成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模块,支撑“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

  “我们以端午节龙舟赛为幕,匠心打造了‘智能龙舟’之作。创作历程中,我们攻克了四大难关:一是以摄像头人脸检索功能为引,精准启动与中止任务;二是借编码电机之力,灵活操控划桨与擂鼓……”来自新区第五小学的盖云溪、俞皓向评委演示他们的“智能博物科创”项目。“根据光线明暗自动调节照明设备亮度,如白天光线充足时关闭大部分灯光,仅保留基础氛围光,夜间自动增强照明。温湿度传感器集成在座椅、遮阳设施中,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新区第三小学冯梓桐、海顺轩以科技赋能城市公共空间为理念所创作的作品“幻光之城”令评委印象深刻。像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新区学子正将创意转化为实物。

  智慧应用激活教学变革

  大赛现场,一组数据引人注目: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兰州新区第一小学等8所学校入选教育部“央馆虚拟实验教学服务系统”试点;兰州新区实验小学跻身中央电教馆“领航社”首批项目;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率达100%。

  这些成果源于新区推进的“智慧教育深耕计划”:电子班牌实现班级管理可视化,智慧体育系统自动分析学生运动数据,AI助教辅助教师精准教学。农村学校同样受益,并喜获佳绩:此次秦川镇中心小学从29所参赛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多年来,该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强软硬件建设,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导向,以“数字新农人”培育计划打破城乡教育壁垒,通过“创客社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信息科技育人之路。谈及变化,该校校长唐玉海欣慰地说:“创客社团最受孩子们欢迎,参赛项目的创意设计全部来自孩子们的主意。”

  素养提升培育未来人才

  “近三年,通过实施‘数字素养双提升工程’,新区教师累计接受信息技术培训超0.8万人次。”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基础教育科相关人员介绍。

  在人形机器人智慧工业挑战赛现场,来自新康学校的李蒙、李鑫涛同学正在紧张调试参赛设备。李蒙边调整机械臂关节参数边介绍:“在社团老师指导下,每周都会进行专项训练,系统掌握了仿生运动部件控制和工业场景应用的图形化编程技术。”两位选手赛场上游刃有余的表现与自信源自该校机器人社团在本学期制定了详细的备战计划,通过“理论讲解+实操训练+模拟比赛”三阶段培养模式,确保每位参赛选手都能熟练掌握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的完整操作流程。

  目前,新区已形成“校校有社团、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大赛”的科创生态,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科创奖项130余项,新区高级中学更于2023年被认定授牌为“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

  以赛促建开启教育新篇

  本届大赛增设“脑科学人工智能挑战赛”“三维创意设计”与“智造”等赛道,其中“优创未来”命题要求学生用项目式理念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鼓励作品体现新区特色,比如智慧公园植入新区非遗元素等。”人工智能项目评委组组长张玺表示。

  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琴叶在大赛开幕致辞中表示:“要以大赛为契机,加快构建‘基础—应用—创新’三级数字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智能时代绽放光彩。”据悉,新区计划年内建成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并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让科创教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