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的“轻”与“重”——2025丝绸之路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技术年会观察
来源: 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
魏晓倩
时间: 2025/04/30/ 15:42
字号:[大][中][小]
2025丝绸之路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技术交流年会。新甘肃·兰州新区报记者 魏晓倩 摄
前不久,由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丝绸之路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技术交流年会在兰州新区举办,众多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六年前,兰州泰基成功承办首届河西走廊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技术交流年会,自此拉开了离子治癌技术年度研讨的序幕。每年,国内顶尖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围绕离子治癌领域的前沿技术、临床实践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推动行业不断向前迈进。
时光流转,今年,在这场学术盛会走过的第六个年头,它迎来了意义深远的变革——正式更名为丝绸之路离子治癌临床应用技术交流年会。
从“河西走廊”到“丝绸之路”,这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视野与格局的全新升级。
河西走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而丝绸之路,这条连接着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与文化纽带,象征着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与无限的发展潜力。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力祯说,当初他们在武威落地了首台重离子治癌装置,希望从河西走廊起步,把事业推向全国。如今,他们希望“兰州新区造”的离子治癌装置能够沿着丝绸之路走向全球,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去福音。
实际上,现在的兰州泰基,已是全球医用重离子治疗装备三大供应商中商业订单最多的公司,12台的订单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兰州是中国重离子的发源地,在离子技术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装备技术分会会长张福泉在交流发言中这样说道。
从1973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扎根兰州,提出自力更生设计建造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的设想,到2020年,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武威重离子中心投入临床应用,科学家们围绕重离子治癌技术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
从“0”到“1”,足足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当重离子束穿透肿瘤的瞬间,中国医疗创新的光芒也穿透了技术封锁的壁垒。
当前重离子治疗的中国版图上,每一处星火都是燎原的底气:武威、兰州、杭州三地共计治疗患者2000多例;全国已部署12台离子治疗装置,其中有5台完成建设,还有7台正在建设中。不仅如此,装置的占地面积正在越来越小,建设周期也在越来越快。
浙江省肿瘤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王慈勇做了重离子中心建设经验分享。这是今年2月在启用的华东地区首台国产重离子医疗装置,自启动安装至获批生态环境部调束许可,仅用了15个月,刷新了国内碳离子治疗系统最短建设周期纪录。束流强度、引出率、束流稳定性等核心性能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马力祯在交流会上分享了国产离子治癌装置研发进展:从碳离子为主的重离子治疗装置,到小型化多离子治疗装置,再到氦离子为主的轻离子治疗装置,不断迭代更新的过程中,配置和治疗效率将变得更高,治疗领域将变得更宽。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诠释着关于“轻”与“重”的独特内涵。兰州泰基既背负着攻克癌症难题、守护生命健康的“重”任,又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设备小型化、成本降低的“轻”盈转身。
如今,兰州泰基不仅拥有先进的科研和制造设施,还汇聚了一批顶尖的科研人才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在未来,兰州泰基有望继续在“轻”与“重”之间找到完美平衡,推动离子治疗技术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