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时间: 2024/09/30/ 15:53 

字号:[][][]

民革兰州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兰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引导临空经济和航空产业发展,已批复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各地规划启动建设省级或地方性临空经济区89个。为发挥兰州地理区位优势和兰州新区国家级政策平台优势,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多年酝酿,2022年,省政府批复《甘肃(兰州)国际空港规划(2022-2035年)》,依托中川国际机场综合枢纽规划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兰州新区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编制了《兰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兰州新区航空产业发展实施规划》,临空经济区规划范围144平方公里,打造“一港三区”功能布局(中川国际空港,临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生态智慧人文空港新城区、临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发展“2+5”航空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航空物流和航空客运“2个支撑产业”;培育发展运营服务、先进制造、总部经济、商贸会展、现代金融“5个关联产业”)。规划到2035年,中川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以上,临空经济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着力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航空枢纽。全力保障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机场环线铁路建设,预计年底整体转场运营。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建成通车。持续织密“空中丝路”,新增兰州至徐州、济宁等城市航线,加密兰州至北京、广州等17个主要城市间的航班,开通客运航线240余条,基本建立了以兰州为中心,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辐射东南亚、南亚,连接中欧的客运航线网络,上半年实现旅客吞吐量760万人次。积极对接航空货代企业,加快完善航空货运网络,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9条、国内货运航线8条,复飞“兰州=墨尔本”种羊包机,完成我省首单跨境货物“空空中转”业务。二是大力培育发展航空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兰州市项目“双进”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链式专班招商优势,成立进出口和商贸物流招商专班,针对航空产业开展定向招商,精准绘制航空产业招商图谱,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产业、国内龙头和标杆企业、最优产业集群及市场分布,前往山东、上海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新招引航空产业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49亿元,到位资金4.6亿元。持续加快推动中川园区集散中心及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兰州新区航空教育研学基地、邮政速递兰州(中川)邮件处理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投运。加快推进兰州莫尼塞克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空间飞行器推进剂贮箱研制基地等项目前期,力争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对接东航甘肃分公司,争取东航兰州中川机场基地新机务维修区建设项目落地。推动与圆通航空、兰州金凤凰航空货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落实、项目落地。三是大力提升口岸运营水平。借鉴上海、广州、深圳进口水果通关经验做法,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进境水果口岸“两段准入”通关模式,顺利实现通关。依托兰州-阿拉木图航线首次出口锂电池货物,实现甘肃省危险品航空运输出口业务零突破。首次开展9610跨境电商出口转关业务,实现我省“跨境电商+航空包机”业务零突破。设立办事处、海外仓等境外网点17处,外贸新业态发展取得突破。持续优化监管场地运营,推动“区港联动”不断深化,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研究推进前置货站等创新模式,推广“机坪直提”“抵港直装”等监管模式。与西宁、海口综保区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创始成员单位加入中国—上合组织产业园区联盟,积极在产能对接、物流联动、贸易合作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下一步,兰州新区将立足国家级新区政策平台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申建省级临空经济区。积极协调省发展改革委支持兰州新区申报建设省级临空经济区,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集聚壮大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为申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奠定基础。二是优先发展壮大航空物流。强化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大货运航空公司招商力度,充分挖掘客运腹舱带货运力,持续增强航空货运运力保障。稳定运营已开通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适时开辟新货运航线,逐步构建以兰州新区为枢纽节点联通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及中西亚的航空货运网络体系。三是加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建立地企共同参与的航空产业项目共引共育机制,实行“一体推介、一体招引、一体培育”,聚焦航空运营、航空物流、航空维修与制造、航空培训、航空金融等重点产业领域,优化兰州新区航空产业招商图谱。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航空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积极开展招商工作。

  联系单位: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统计局)

  联系电话:0931-8253409

  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