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专题专栏 >> 社会发展

【文化中国行】

鼓“舞”中国 乐享太平——走进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

2024/04/26/ 09:20

来源: 兰州新区报

记者 白祎炜

  “咚锵咚锵咚咚锵”……鼓声回响,大气磅礴。

  这是属于兰州太平鼓的声音。

  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与安塞腰鼓、威风锣鼓、开封盘鼓、凤阳花鼓并称为“中华五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春以来,位于新区西岔园区的兰州非遗研学实践基地(兰州太平鼓教育保护实践基地)热闹非凡。兰州太平鼓、甘肃花儿、兰州刻葫芦、兰州剪纸、兰州陶艺等普及非遗文化的特色课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访客。位于基地内的太平鼓排练室,是每一位来访者都会花时间认真体验的地方。记者采访时,太平鼓排练室内,两名授课老师正向学员们娴熟地展示着太平鼓擂鼓技法。只见红色的太平鼓或被擎于头顶,或被旋至身后,两位老师忽如白鹤亮翅、猛虎下山,又如鹞子翻身、鹰击长空,近10个经典打法伴随顿挫磅礴的鼓声,引得一众学员拍手叫好。上、下、跃、翻、骑、闪、展、腾、挪……在普通人看来十分复杂的擂鼓技法,却早已烂熟在各学员的心中。21岁的葛正鹏学太平鼓已有5年时间,每周空余时间都会在这里练习。“我很喜欢太平鼓,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让自己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的认识。”葛正鹏笑着说。

  魏永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太平鼓代表性传承人,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坚持练鼓、设计鼓图、授课讲学。作为该基地校长,据他回忆,过去大型太平鼓活动仅限于春节期间,也只局限于村社。表演技法缺乏交流,表演者青黄不接。进入新世纪以来,以魏永宏为代表的一批民间艺人为兰州太平鼓的传承保护积极奔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身太平鼓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和传承保护,并不断增强这项非遗传承的活力与后劲,使兰州太平鼓焕发出新的活力。新区太平鼓队代表我省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等各类大型赛事表演。前不久,在兰州新区助力天水麻辣烫展演中,兰州太平鼓又为新区文旅上大分,铿锵有力的鼓点与独特表演风格,既体现了庆贺太平的美好寓意,又彰显出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魅力。

  基地里,除了兰州太平鼓,还有陶瓷艺术、刻葫芦课,学员通过动手操作,即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体味了艺术魅力。据介绍,基地目前单批次接待人数最多1000人次,全年接待15万人次,后期还将建设羊皮筏子、黄河水车、皮影、砖雕、唐卡等课程场馆并开设课程,将弘文传道、实践育人的道路越走越宽。

  “我认为‘文化自信’不能凭空而生,其发展需要载体,而兰州非遗研学实践基地的课程正是这样一个载体。”魏永宏说,基地通过综合实践、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兴趣中体验、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从而增强基地在非遗保护、延续和创新中的作用。

  近年来,新区深挖非遗富矿,不断推进、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机制,探索“非遗+”多元融合创新模式,推动实现非遗活态化、生产性传承和利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非遗“活”起来、旅游“热”起来、文化“火”起来,使兰州太平鼓这张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离开基地时,顿挫磅礴、气势浑厚的太平鼓声又在记者耳边响起来。

  这鼓声,从古代战场传到新时代,从秦王川大地响彻全中国;这舞步,从秦王川传向世界各地,让五湖四海的人们感受到独属中国西北的热情张扬。在声声激荡的鼓声中,激发出万千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使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