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描绘“三农”好“丰”景

2024/01/04/ 14:39

来源: 兰州新区报

记者 白祎炜

  寒冬时节,花卉大棚内花团锦簇、温暖如春,蔬菜基地中蔬菜水果长势喜人,养殖场内牛羊成群鸡猪满圈。

  过去一年,新区纵深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多措并举稳产业稳就业稳增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产增加值增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集体经济村均收入预计达到省目标任务200%;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收入光明日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发展实务》,中川镇赖家坡村跻身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西岔镇陈家井村入围2023年省级“和美乡村”。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新区正迈着强劲步伐,向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

高标准农田长势喜人。(资料图)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新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与各园区签订《2023年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园区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3万亩,粮食产量预计达3.34万吨,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粮食种植任务;重要副食品供应方面,预计全年完成肉蛋奶产量6万吨,同比增长47%。

  丰收背后,是新区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的体现。

  近年来,新区创新运用土地流转、规划代建、运营维护“三统一”模式,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基础,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每亩农业生产成本平均降低10%-15%。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2023年新建任务5万亩已全面完成。年内具备整治条件的1.1万亩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累计整治撂荒地17.4万亩,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1等,整治率100%,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加速迈进。

  打好特色农业优势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区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农村人居环境更优美。(资料图)

  新区聚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科学指导现代农业示范园、双创基地等设施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扩产,2200余座设施大棚和54万平方米玻璃温室全面按周期定植生产,预计全年设施花卉产量7410万枝、食用菌产量8000吨。

  同时,持续推进种养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养殖业,建设生猪、奶牛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7个,全年预计生猪存栏22万头,出栏出售猪68万头,肉产量4.5万吨,奶产业完成奶牛存栏1.2万头,奶产量3.3万吨。

  产业之花,结出硕果。兰州新区依托全产业链循环农业体系,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引进培育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五有”标准合作社达到176家,家庭农场达到203户,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推荐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持续建设绿色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1个,累计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5个、千头奶牛示范场2个。

  通过完善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发展模式,使用相关帮扶资金的经营性帮扶项目均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产业发展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率接近50%。

  构建联农带农致富机制

  走进陈家井村,房屋错落有致,庭院窗明几净,处处干净整洁,乡村美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完美融合,相映成趣。

  持续扮靓人居环境,乡村处处焕然一新。新区聚焦家美、院美、村美、风尚美、心里美“五美”共建主题,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今年以来,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万余吨,拆除废弃围墙、棚舍、乱搭乱建1038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目前新区在用生活垃圾转运站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保洁覆盖率均达100%。

工人正在采摘花卉。(资料图)

  乡村美了,村民富了,致富路上不能少一人。新区坚持用好“一键报贫”机制防返贫,常态化落实“村日常监测、镇研判预警、园区调度帮扶”机制,新识别监测对象61户243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116户474人全部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新区70个村的未脱贫户均纳入联农带农机制。同时,互访签约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2个、签约总投资16.88亿元。

  不仅要做好防返贫工作,更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新区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构建“国有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资源发包、生产经营、闲置资产盘活出租、资产使用权入股、土地流转居间服务等多元化发展新路径,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良好势头,预计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1万元。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