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兰州新区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03/01/ 15:05 来源:新区原创

  2021年,兰州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从快从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要求,立足“三新一高”,紧扣战略使命,对标《法治政府建设纲要(2021-2025年)》和《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守正创新、系统谋划,以“起步就奔跑、开局就争先”的奋斗姿态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实现新区“十四五”强势开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年内地区生产总值迈过3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超20%,经济增速连续5年领跑国家级新区,获评“2021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系统高位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先后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2次,印发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法治甘肃建设规划(2021-2025年)》《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甘肃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定的工作任务分解细化为245项,并进行清单化管理,用法治护航实体经济、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民生。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适时召开党工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重大事项。针对省委依法治省办2020年全省法治建设绩效考评通报情况,认真分析研判,提出改进措施,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法治新区建设提质增效。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新区依法治区办及时跟进督办中央及省市委安排部署的法治建设重大事项,保障了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落实。组织部门将法治建设纳入绩效考核“总盘子”,将述法作为班子及班子成员年度述职的必有内容,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持续深化集成改革,法治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是集成改革亮点纷呈。“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项目落地时间缩短1/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与兰州、白银签署“一照多址”三地跨区域互认机制。制定工业“标准地”实施细则,实现“拿地即开工”,前期手续提速50%以上。“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标准地”改革等典型经验做法被《甘肃情况》刊发并在全省推广。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细化明确18个指标178条改革举措,举全区之力,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兰州新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清单》,搭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平台,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渠道高效畅通。一年来,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的系列“组合拳”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多次宣传报道。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2021年以来制定的涉及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进行全面审查,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民政司法和社保局、教体局2家单位进行了综合审查评估,评估等级均达A级标准。

  三是政务服务高效便民。建立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实行高频政务事项申办“零成本”、申报“零跑路”、核批“零见面”的“三零”模式,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在政务大厅开通13个“省内通办”窗口,448项政务事项“省内通办”。与20个省170个市县区成立跨省通办联盟,实现 140 项高频事项异地通办。全省率先实现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自助打印,率先推行首套印章刻制政府买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承诺制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76项,已办理1300多件,实现了告知承诺制事项全覆盖。开展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制定办理流程、明确适用对象,进一步解决企业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加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访督查力度,累计办理事项2.8万件,办理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显著增强。

  三、坚持依法行政,打造务实为民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依法治区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立足新区发展定位,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以一流的政务服务推动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是依法行政意识显著提升。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以上率下,带头落实学法制度,累计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精神30余次,领导班子的良好学风有效带动了新区学法氛围的全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学法480余次。邀请省委党校、兰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专家教授采取专题辅导、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行政、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违建拆除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各级各部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积极开展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精心筛选打造“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新区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赋权办证制度”“新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3个,并向省委依法治省办推荐上报,以典型示范引领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

  二是决策机制愈加科学民主。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三重一大”事项均按照会前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由党工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管委会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事关新区长远发展大计的事项,均向省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请示报告,确保规划与省市规划有效衔接。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主要负责人“五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等制度,对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事关民生福祉的事项,均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进行,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对涉及一般性、普遍性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均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涉及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事项,均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从源头上避免了程序违法和腐败现象发生。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与四家法律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为新区各级各部门提供法律服务近1000件,为服务决策、服务发展发挥了“法律智囊”作用。积极推动新区各级各部门公职律师配备工作,目前新区党政机关配备公职律师15人,涉及单位12家,年内共参与政府信息公开185件,行政处罚审核及行政复议188件,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出台《兰州新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2022年1月1日起,新区管委会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一年来,新区法治部门、法治机构持续加强复议能力建设,80%以上的行政复议案件通过调解、和解方式有效化解。行政应诉能力不断提升,与省内多家法院建立行政纠纷诉调对接平台,探索行政纠纷无争议事实记载和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不断提升行政争议化解效能。2021年,新区行政诉讼案件量和败诉率持续下降。

  四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清理及时规范。及时修订《兰州新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把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涉法类文书审核关口,共对40余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和60多份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根据上位法“立改废”情况,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向社会公布涉及废止和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0件。

  五是行政执法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大力推动乡镇执法体制改革,在新区托管三镇设立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进行政执法工作向重点领域延伸。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全面提升。全面推行柔性执法,印发《兰州新区行政处罚“两轻一免”清单》,向社会公布“两轻一免”事项379项,全年采取柔性执法373件,免罚案例在省电视台播出。出台兰州新区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建立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协作机制的意见》,减少多头执法和多重执法。紧盯疫情防控、“双减”目标、物业服务市场和涉企收费、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精准开展执法活动和专项治理,切实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和群众切身利益。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开展2021年度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及旁听庭审,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六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及时完成新上线“双随机”抽查系统数据对接、事项认领编制,年内共发布“双随机”抽查任务231条,抽取检查对象1847户。强化专门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受理信访举报58件,处置问题线索10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2人。审计机关发挥审计监督职责,通过开展自然资源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建议,有效监督权力正确行使。强化案卷评查和个案监督。共抽查行政执法案卷125件,筛选优秀案卷10件,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有效落实。强化社会监督,聘任“营商环境体验官”,对兰州新区在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进行监督,确保行政权力阳光透明。

  七是全力打造效能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强势推进,抢抓“东数西算”发展机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系统应用,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库、电子证照目录等业务数据的汇聚以及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实时交换,数据更新量达130多万条,平台资源目录总数1400多条。法治为民办实事深入开展,梳理确定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制定具体落实举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建立政务失信记录台账,各领域政务诚信度、商务诚信满意度达到100%。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公开营商政策等各领域政府信息2.6万多条,阅读量达5600多万人次。依托信用中国(甘肃)行政执法信息采集系统,依法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超3万条。

  四、加强社会治理,厚植深耕法治政府建设根基

  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制,不断构建市域治理“同心圆”“指挥链”。

  一是普法宣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兰州新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和《兰州新区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细化分解“八五”普法规划任务。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由294人组成的普法志愿者团队,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为全省“八五”普法工作的启动实施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加大宪法法律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巩固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扎实开展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养村“法律明白人”270余人,实现了每村“法律明白人”不少于3—5人的目标要求。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建成兰州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形成了以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3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点、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辅助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三是多元解纷机制持续探索创新。设立金融纠纷、房地产纠纷等专业调解室8个,成立新区首家个人工作室“朱柱勋调解室”,全省率先建立“监察+法援+仲裁”联合调处机制,化解婚姻家庭、征地拆迁、房产物业、劳资等矛盾纠纷21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4 家机构获评“全省劳动关系和谐示范单位”。

  四是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移民搬迁、外贸发展、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平安新区建设。主动承接舟曲及陇东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灾后重建和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强化服务保障,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展现了新区担当。科学精准战“疫”,形成的兰州新区经验为西部地区疫情防控树立了新标杆。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统筹安全与发展,首次实现了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有力,取得了全国首例“村霸”案、全省首例涉黑案的首战成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新区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持续好转,荣膺“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2021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城市”。

  五是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深入推进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和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包联、接访下访制度,连续四年保持重大节会赴省进京“零上访”。建立网上信访“四提醒一督办”常态机制,高质量办结群众网上信访事项300余件。

  一年来,兰州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行政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加强、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等问题。下一步,兰州新区将以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为契机,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对标法治建设新要求,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以前瞻系统思维谋划法治建设,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引导各级各部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加快建立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助力兰州新区当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主力军和排头兵,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新区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