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黄金十年”新征程:兰州新区汇聚“七力”乘势而起——新区工作报告解读(二)

 2022/01/14/ 11:03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魏晓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强省会”战略实施起步之年。对兰州新区而言,也将迎来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的重要时刻。

  根据兰州新区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今年,兰州新区将紧盯“极、地、台、区”战略定位,践行“三新一高”要求,立足“强省会”行动,聚焦“四区两新”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重大机遇,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培育优势产业、深化系统改革、扩大创新开放、促进城乡融合、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力、赶超跨越,全面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成为“强省会”的主力军、“强工业”的排头兵、“强科技”的领跑者、“强县域”的先行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庆祝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展望2022年

  奋斗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均增长20%以上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

  八家监管企业营收、利税均增长20%以上

  数读报告

  推动中欧、中亚及陆海新通道、中老经济走廊多向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发运,全年到发200列以上。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新增床位800张。

  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快速推进三中、七小等10所学校建设。

  加快建设“绿金通”平台三期,全年注册企业1300家以上、融资150亿元以上。

  重点工作

  1 关键词:引领力

  强堡垒 增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力

  聚焦国家级新区现代化建设战略使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扭住目标、只争朝夕、争先创优。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知责、担责、尽责”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扛牢新区使命、校准为民初心、洗礼担当本心、增强发展信心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工作实效上、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全力推动兰州新区争先进位、赶超跨越。

  全面凝聚思想共识。全方位、多视角、高质效宣传新区改革发展成果,绘好网上网下“同心圆”,营造关注新区、投资新区、建设新区的浓厚氛围。依法打击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国家利益、阻碍改革发展、破坏和谐稳定的违法行为,在弘扬主旋律、汇集正能量中聚合奋进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的强大力量。

  全面筑牢组织堡垒。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探索培育机关党建“好班子、好党员、好服务、好典型”,不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建设,全面提高国企党建质量,着力提升“两新组织”党建水平,在各领域选树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有力的党建品牌。树牢“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统筹加强干部队伍选育管用,选拔使用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健全人才引育体系,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保障新区发展。

  全面强化纪律作风。加强政治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严肃查处公共资源、执法司法、工程建设、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借职务之便侵害群众利益、损公肥私的贪污腐败者,严查快办借监督检查之机制造伪证、诬告陷害干部的违纪违法者,严肃惩处借信访之名阻碍改革、破坏发展的倒行逆施者,以清廉务实形象取信于民,以风清气正环境护航发展。

  全面办好庆祝活动。围绕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举办庆祝大会及系列宣介活动,系统总结在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兰州新区取得的优异发展成绩和探索的宝贵改革创新经验,推出一批展示新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品力作,形成一批引领产业集聚、支撑区域发展的合作成果,着力提振全省上下支持新区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有力推动兰州新区建设发展迈入下一个“黄金十年”。

  2 关键词:支撑力

  强实体 加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支撑力

  聚焦振兴“兰州制造”目标,大力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依托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以“强工业”支撑“强省会”行动。

  做大优势产业。装备制造方面,围绕打造全省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兰石、兰泵、兰电、博睿重装等企业转型升级,加大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引进上游基础配套项目5家以上,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10家以上,助推制造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化工产业方面,围绕建成“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园,着力在延伸链条、壮大规模、形成效应上求突破,全力服务巨化集团、东方希望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面启动10平方公里光气产业园建设,积极打造投资过千亿、产能过千亿的全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创建西北首个D类绿色化工园区。新材料新能源方面,围绕新材料带动新能源集聚发展,加快宝武负极材料、海亮铜箔、德福铜箔、铝箔等新材料项目建设,以优质新材料招引新能源电池企业,配套引进电池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及高端合金等上下游产业项目,打造西部新材料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积极推动风光电、热电联产,争取国家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布局新区。举办好国际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提升产业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

  做强特色产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方面,聚力打造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进汽车与家电拆解、再生利用和电镀及涂装等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百亿元以上,推动园区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上走出新路径。新能源汽车方面,聚力打造西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速招引模具、轮毂、电控、饰件配件等上游企业,配套发展充电设施,积极引进氢能产业,全链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方面,聚力打造区域医药产业集群,充分放大现有医药资源效应,引进中西药、疫苗、防疫物资等产业项目,推动化工园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等快速转化为成品药,加快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及配套项目、原子高科医用同位素中心、医药物流园等建设,谋划建设养老服务制造产业园,推动佛慈、和盛堂等项目扩能达产,开发药食同源、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推进兰州新区现代中药产业园建设,争取获批西部中药材期货交易中心。

  做优服务产业。信息产业方面,瞄准“东数西算”和数字经济蓝海,加快“丝绸之路信息港”、国家超算中心、区域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以数据信息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现代服务方面,围绕“高端商务办公”功能,大力发展金融、设计、咨询信息、商务中介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城际配送、批发集散等新业态,加速汇聚一批具有区域中心能级、综合效益贡献度高的总部企业。文化旅游方面,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中心、都市休闲”品牌效应,深挖温泉水会、影视基地、湿地公园、农业博览、古梨园、秦王川历史遗产、皋榆工委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进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皇冠假日酒店早日运营,提升奥特莱斯、综合市场、农贸市场、万利城等服务功能,培育临港商务、建投时光、职教园区、万科城等高端商圈,配套小横路、火家湾、新天地等“15分钟生活圈”,开发“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让游客留得住、玩舒心、吃住好、印象深,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做精现代农业。立足未利用地资源,出台鼓励政策引进社会资本开展全域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推进农业“三化”建设提质增效,提升农副产品供给能力。在国企带动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上再发力,加大饲草、花卉、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支持新希望、天兆等养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推动甘味乳业等项目快速投产,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特中特、独一份”的新区农特品牌,打造链条完整、业态多样、独具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3 关键词:新动力

  求突破 释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聚焦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将改革作为推动清除发展障碍的务实举措,进一步对标深圳、浦东等发达地区,以虚心拿来、善于集成、真抓实改的魄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活力。

  着力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再突破。进一步理顺园区、镇(中心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持续深化机构改革,探索在部门推行“大科室”、在园区推行“大局办”,推动机构更精简、权责更清晰、人岗更相适,确保运转顺畅、协同高效、落实有力。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调力度,推动机关干部向镇下沉,优化镇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体系。

  着力在“放管服”改革上再突破。立足跻身营商环境“国评”第一方阵目标,率先推行商事登记一业一证、电子亮证全覆盖,政务服务全域办,企业开办“分钟制”,高频事项“分钟批”,建设项目“自监理自验收”,项目建设信用承诺监管等改革。深化“承诺即入、先建后验”项目承诺制,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企业简易注销,扩大“包容审慎”监管、不来即享、跨省通办范围,实行“一键直达、部门并联、团队上门”等代办服务,着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全要素,构建全方位系统改革体系,以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形成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兰州新区样板”。

  着力在绿色金融改革上再突破。建立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体系,加快建设“绿金通”平台三期,全年注册企业1300家以上、融资150亿元以上,新设更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探索绿色项目收费权、经营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有序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成立兰州新区银行法人机构。举办“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论坛,扩大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影响力。打造区域绿色金融中心,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着力在国资国企改革上再突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健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国资监管机制,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社会资本撬动汇聚。完善企业债务化解体系,规范投融资担保行为,多措并举盘活资产,持续提升盈利水平,不断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集团公司间同类业务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特色企业文化,加大优秀人才储备力度,创新薪酬管理体制,制定“一企一策”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有效发挥国企支撑引领作用。

  着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上再突破。用足用活国家《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政策。实行工业“标准地”出让,出台工业用地综合评价机制,探索产业链供地新模式,加大闲置土地、低效项目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力推进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数据要素规范流通,资源环境市场交易改革在兰州新区率先推进。

  着力在其他领域改革上再突破。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国企+村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输转力度,推动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走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径。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盘活存量资源,充分挖掘释放各种闲置资源潜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探索创新产教融合、技能实训、职工创新、自主评价新模式。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推进红黑榜、双公示、“互联网+监管”,落实“逢报必查、逢办必查”信用信息核查机制,有序开展信用修复。

  4 关键词:竞争力

  强驱动 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竞争力

  聚焦以产业大发展、带动创新能力大提升,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共生耦合,优化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着力打造“强科技”行动策源地。

  搭建科创之城梯次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建设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加快同位素实验室建设,组建医用重离子技术应用创新联盟,形成核技术研发、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性能检测、碳离子治癌装备生产、医疗运维服务产业链。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计划,健全“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培育体系,以专精特新科技孵化基地为中心打造“科创谷”,引培一批科技雏鹰、瞪羚、独角兽、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推动“技术龙头”“协创企业”、专精特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

  提升科创成果转化实力。依托“兰白两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技能甘肃”核心区建设,加大与上海浦东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区域科技合作,加强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所产学研合作,承接转化合金新材料、光电材料、化学新材料、新药品、新种苗等科技含量高、补链作用强的技术项目,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支持企业以产品创新、工艺改进为导向部署科技研发项目,助推企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争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能源与储能国家实验室等布局新区,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打造全省技术研发转化新标杆。

  优化科创高地创新生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科研人员更大资源支配权,在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有序推进“揭榜挂帅”,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健全科创服务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分配制度。推动人才引进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广“企业引进一名高端人才、组建一支科研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人才引育机制,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力以事业成就人才、以人才促进创新,打造一流人才创新集聚区。

  5 关键词:影响力

  提能级 扩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影响力

  聚焦深挖“一带一路”黄金节点优势,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系统打造国家“双循环”战略支点。

  全方位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坚持“口岸+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综合保税区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引导粮油加工产业向食品加工转型,木材加工产业向家具、家居深加工转型,电子产品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转型,在全国绩效评估中提升10个位次。充分发挥航空口岸进境种苗、水果、冰鲜水产等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全面释放第五航权效应,加快推动巴西航空、瑞丽航空等重点项目落地,引进航空物流、运输、制造、维修、服务等产业项目10个以上,申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全方位拓展外贸经济“新廊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口岸互联互通,加快与兰州国际陆港融合发展,提升“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运营水平,推动中欧、中亚及陆海新通道、中老经济走廊多向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发运,全年到发200列以上。持续拓展兰州至东南亚、中亚等地国际货运包机业务,开发至大湾区、长三角等货运航线,全年执飞50班以上,推动“空中丝路”强基扩面。加强与全球知名航运公司合作,扩大进出口海铁联运等业务,构建联通东南亚、南亚物流大通道,推动“海上丝路”串珠成链。提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贸易规模,创新进出口业务模式,全年完成30万单以上,打造“购、销、运、培、服”五位一体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网上丝路”创新突破。

  全方位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坚持以产业促进产品出口、以进口带动产业发展、以资源整合提升对外贸易,加速构建内外联动服务“双循环”开放格局。建立高效稳固的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机制,拓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海外仓建设,促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取得突破,依托国际班列和海外仓优势做大做强粮油、木材、棉纱、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农副产品等进出口业务,推动外贸“优进优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机遇,支持引导外向型企业加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扩大产业外向度。

  6 关键词:承载力

  促发展 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承载力

  坚持未来眼光、一流标准、地域特色,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协同帮扶皋兰“强县域”,优化功能定位布局,提升城乡品质品位,打造“强省会”主承载地、主战场、主力军,加快城乡建设,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承载力。

  精准规划布局。紧盯“强省会”行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蓝图,以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治为牵引,加强与周边区域融合联动,主动承接大兰州巨型城市发展扩域责任。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在石洞和水阜两镇融合打造“皋兰新城”,成为兰州主城区功能疏解“主承接区”、兰州—新区相向发展“融合区”、大兰州发展“主阵地”。加快推进机场三期、中兰客专、环线铁路、中通道、中马铁路提升改造等项目,推动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城际东环线,启动新区至城关、安宁、永登快速通道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皋兰新城”主干路网,增强内外互联互通能力。着力提升中川现有城区、秦川工业集聚区、上川生态屏障区、西岔科教行政商务中心整体形象,全力扶持皋兰建设黑石现代农业发展区、循环产业示范基地、什川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全域融合发展示范区。

  精致管理城市。依托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构建“城市云脑”运行体系,完善城市“智慧+综合管理应用场景”智能系统,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千兆城市”“高水平全光网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系统化“全感知城市”。开展“魅力新区”攻坚行动,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推进道路提质、绿化提标、垃圾分类提效工程,优化黄河大道等主干道路、机场车站等重要区域环境,全力打造靓丽城市风貌。启动移民安置二期工程,全流程精细化做好移民承接安置。

  精心振兴乡村。树牢城乡“一盘棋”融合发展理念,统筹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实施全域国土空间整治,将“细碎”“枝状”农田、林地和未利用地集中整治为优质耕地林地。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帮扶皋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建什川、秦川、西岔3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实现省级示范村全覆盖,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

  精美优化生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打造“无废城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建设兰州新区全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区。启动兰州北部生态长廊工程,构筑兰州北部永久生态安全屏障和“六纵八横”交通水系绿廊,加快引大干支渠封闭改造,加速推进庙儿沟水库建设,完善区域水网,构建人水和谐、水绿相融、城水互动的全域生态水系。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指挥中心落户新区,争取更多用水指标,为区域长远发展提供充足水资源保障。

  7 关键词:向心力

  惠民生 凝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向心力

  聚焦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更深层次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多维度做优教育品牌。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快速推进三中、七小等10所学校建设。实施“互联网+教育”,加强校风学风和思政课教育,持续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校企合作,大力引进一批特色鲜明、专业突出、产业契合度高的职业院校,围绕我省石化、装备、有色、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组建“产业学院”,创建产学研创人才培养基地,高标准打造“技能甘肃”引领区、产教融合示范区。

  多渠道构建健康体系。开展“健康新区”行动,加大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引进力度,推动省残联康复中心医院等建成投运,加快省疾控公共卫生中心、省级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省市共建传染病定点医院等项目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新增床位800张,加大医疗紧缺型人才引进、外联、内培力度,高质量提升“15分钟就医圈”服务质效,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多形式丰富群众生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培育“新区道德讲堂”宣讲品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诚信企业、文明校园等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欢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图书馆、展览馆等场馆功能,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承办国家级、省市级文体活动,组队参加第十五届省运动会。加强文明城市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

  多层次织密保障网络。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搬迁移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多措并举开发就业创业增长点。织密筑牢兜底保障网络,持续拓展救助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级和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建立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全力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农村留守人群关爱力度。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大力根治欠薪顽疾,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落实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政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多元化共享治理成果。一体推进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政法铁军。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支持统一战线、工青妇、工商联、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兰州新区发展。深入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创建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市域善治大讨论”,用好“小兰帮办”,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常态化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措施,筑牢防疫“铜墙铁壁”,全力守护人民健康。深入推进“平安新区”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违法行为。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