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01/13/ 15:05 来源: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新区各园区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新区各国有集团公司,省属驻区各单位:

  《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已经兰州新区2021年第45次管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1年12月30日    

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1

  (一)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布局日趋合理………………………………………………………………………2

  (二)教师管理不断创新,师资队伍不断优化………………………………………………………………………3

  (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优质教育不断扩容………………………………………………………………………3

  (四)职教园区成果显著,职业教育特色鲜明………………………………………………………………………4

  二、问题与机遇…………………………………………………………………………………………………5

  (一)存在问题…………………………………………………………………………………………………………6

  (二)发展机遇…………………………………………………………………………………………………………7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发展目标…………………………………………………………………………………………………………9

  四、重点任务……………………………………………………………………………………………………12

  (一)立德树人铸魂工程………………………………………………………………………………………………13

  (二)教育资源扩容工程………………………………………………………………………………………………15

  (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19

  (四)教师队伍优化工程………………………………………………………………………………………………21

  (五)教育智能化推进工程……………………………………………………………………………………………23

  (六)教育评价引领工程………………………………………………………………………………………………25

  (七)职业教育支撑工程………………………………………………………………………………………………26

  (八)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工程…………………………………………………………………………………………29

  五、保障措施……………………………………………………………………………………………………30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队伍保障…………………………………………………………………………………30

  (二)突出项目带动,加大投入力度…………………………………………………………………………………31

  (三)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体系…………………………………………………………………………………31

  (四)严格监测督导,高效推进落实…………………………………………………………………………………32

  (五)强化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32

  (六)加强政策引领,广泛宣传动员…………………………………………………………………………………33

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对兰州新区战略定位,为进一步促进新区教育转型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引领未来智慧教育发展方向,让新区教育成为吸引人才集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普惠民生的重要支撑,结合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特编制《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城市向智能化、精细化、人性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已基本形成了基础设施布局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的新局面。新区紧跟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始终坚持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通过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学校和名校办分校,开创了基础教育硬件建设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初具规模的良好局面,基本满足了当前新区群众对教育的基本需求和教育支持新区发展的先导性和功能性要求,对于新区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和社区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

  (一)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布局日趋合理。“十三五”期间,教育投入占新区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升,累计投入各类教育资金210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幼儿园21所,学前教育入园人数由“十二五”末3958人增加到“十三五”末9584人,增长142%;新建小学6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由“十二五”末11622人增加到“十三五”末21398人,增长84%;新建高中2所,普通高中学生人数由“十二五”末1520人增加到“十三五”末4985人,增长228%;职教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现已入驻公民办职业院校7所,师生总数达7.5万人。

  (二)教师管理不断创新,教师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制定了《兰州新区教师管理办法》《兰州新区加强教师工作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完善了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率先在全省实施教育系统绩效改革,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教师绩效管理。实施聘用制教师和在编教师“同工同酬”体制改革,有效破解了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率先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累计引进各类教育人才822名,其中名校(园)长5名、特级教师3名、陇原名师4名、省“园丁”7名。培养各级各类骨干教师605人,其中省级(农村)骨干155人、市级骨干150人、区级骨干300人。

  (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优质教育不断扩容。“十三五”期间,制定了《兰州新区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建兰州新区教育联盟,优化教育生态结构,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创新教育发展,引进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兰州十一中新区分校、兰炼一小新区分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辐射、引领和带动效应,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生态结构,组建8个教育联盟体,形成品牌共享、资源互通的办学模式,均衡优质资源,扩大“一体化办学”受益面,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拓展,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四)职教园区成果显著,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十三五”期间,新区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基础设施最完善的职教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3万亩,总建筑面积414.17万平方米,设计总办学规模约15万人,入驻院校7所,入驻师生7.5万人,实现了园区内院校的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和竞争力强的叠加效应,已成为“技能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基调,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推进“三教”改革,开创产教融合发展新局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注:“十三五”期间新区教育规划中的入学率、教育巩固率、教师学历等主要约束性指标总体完成良好,低于规划部分将会根据甘肃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新区实际在本规划中予以调整。基于人口预测总数的学生数与规划预期相差较大,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数量增长未达预期,并不影响总体教育规划任务对实现教育更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核心要求。高中研究生学历师资占比明显低于预期,是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学历师资吸引力不足所致,短期内难以突破,将在后续规划中对预期进行调整。

  二、问题与机遇

  “十三五”期间新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但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新区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存在。要契合新区发展定位,满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质和量的需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新区教育仍然面临诸多短板。同时,“十四五”期间,新区教育将处于重大任务攻坚期、产业集聚升级关键期、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期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叠加期,新区面临着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打造兰州教育新高地的历史机遇。

  (一)存在问题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新区原有教育基础较薄,学校规模较小,办学基础条件较差,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新建学校班额过大,班级数超设计规模突出。面对新区劳动人口大量进入、易地搬迁人口大量增加、“区县合一”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现有教育资源总量还不能满足未来五年新区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现有学校硬件设施远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强化新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学位,仍将是“十四五”期间新区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空间分布有待均衡。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短缺,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特色名校,教师专业水平总体不高,基础教育“自主办学”能力不足,“合作办学”品牌不亮,新区特色教育文化尚未形成。同时,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平衡,新建学校多集中于城市核心区,农村学校建设相对滞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统筹资源共享和合理布局,将是“十四五”期间新区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育服务能力不足,社会教育投入有待提升。教育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支撑度不够。学前、基础教育保障能力不强,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职业教育供给不足,民办教育、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不够规范。随着新区的快速城市化,社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设施用地不足,部分社区配建学校未能落实,推进社区配套学校建设,加大社会教育投入,增强教育服务新区支撑力,仍将是“十四五”期间新区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机遇

  1.“一带一路”建设凸显新区教育发展战略地位。兰州新区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黄金节点和交通枢纽,是连接东中部与中西亚国家的桥梁和纽带;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新时代国家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新区“四区两新”发展目标的实施,为兰州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2.政策制度叠加为新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建设,为新区教育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教育部和甘肃省共同开展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发展规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发展机遇;兰州新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多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新区和高层次、高科技人才来新区创新创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为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叠加机遇。

  3.产城融合推动新区建设教育强区。兰州新区多元化的城市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产城融合发展效应初步凸显,产城融合模式提升建设更加强烈要求新区建设教育强区。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区的目标,围绕构建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优质均衡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成为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统筹推进。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推动新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城乡、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科学预测新区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趋势,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学校各种资源配置;统筹利用省内外资源,坚持扩大教育开放,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方式改革,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完善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坚持特色引领。推动省内外优质教育合作办学,引进品牌学校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管理模式和优秀育人经验,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带动兰州新区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特色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五个制高点”、建设西部现代职业教育样板,建成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发展目标

  通过“十四五”期间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引导省、市属基础教育名校在新区设立分校,充分发挥市属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兰州十一中新区分校、兰炼一小新区分校、兰州实验幼儿园新区分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实现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新区教育总体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显著增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服务新区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和高端人才集聚的能力显著增强,新区教育成为甘肃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率先建成教育强区。

  到2035年,普及高质量学前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面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新区教育巩固率及学生学业质量和高中阶段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入西部地区前列,建成一大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成为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摇篮。新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强化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内涵提标,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和体量,新建各类幼儿园30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达100%,满足幼儿就近优质入园的需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创新城乡一体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兰炼一小新区分校、兰州市十一中新区分校的引领示范作用。重点推动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扩大教育资源,新建8所小学、3所初中,5所九年制学校,推动义务教育标准化班额教学。

  ——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探索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充分发挥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优质教育资源,“十四五”末在校生规模达到设计标准。创建外语、科技、体艺等不同特色品牌学校;推进高中教育管理、育人方式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职业教育规模发展。以打造“技能甘肃”为契机,推进 “职业教育园区”产教融合发展,创建“产教融合”示范区;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共享区使用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规范管理与精准扶持并举,不断提升新区民办教育管理和办学水平,规范和促进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基本适应城市发展定位要求、满足市民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的现代民办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逐步实现。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建立社区学院;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培训网络,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满足新区广大群众对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终生教育的需求,使新区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1.1年增长到12.7年、岗前培训率达到95%,居民社区教育参与率达到70%。

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注:根据中国教育年鉴及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年鉴,结合新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经对比研究,以导向明确、代表突出的原则制定本指标。

  四、重点任务

  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科学谋划,精准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教育资源扩容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队伍优化工程、教育智能化推进工程、教育评价引领工程、职业教育支撑工程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工程”等八大工程,推动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立德树人铸魂工程

  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新区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行动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引导和帮助教师系统掌握新思想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在中小学和中高职学校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推动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建设,研发思政实践教育课程,让新思想教育融入到育人全过程。推进“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理论宣讲团“线上巡礼、线下巡讲”等活动,提升新区教师的政治理论和实践水平。

  2.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基于“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教育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体系。一是德育筑基。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和各学科的德育功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发掘新区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二是智育启真。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更好地启迪学生心智,增强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是体育强身。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健全体育竞赛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设立新区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定期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针对学生、教师、家长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活动。四是美育浸润。制定新区美育工作基本标准,补齐师资、场馆短板,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和戏曲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文化鉴赏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美育精神,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深度融合;把修读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学业要求。五是劳育强技。将劳动教育纳入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中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协同劳动育人机制。

  (二)教育资源扩容工程

  3.实施基础教育学校增建计划。统筹考虑新区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因素,结合新区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按照“区县合一”以及全省移民政策的实施,到2025年新区常住人口达到80-100万人,结合现有学校学位数,综合考虑新区职业教育学生人口等因素,按照教育相关人口50万左右规划,共需新建幼儿园30所、小学8所、初中3所、九年制5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3所。

  兰州新区城市建设区内的学校用地标准以《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年)》为基础,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合理规划新建学校空间布局,实现最优服务半径;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2011)》《甘肃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规划中小学的班额设置、校舍建筑用地、学生运动区用地、绿化用地、发展预留用地等要求,新区学校按照高中60班制、初中36班制、小学36班制、幼儿园12班制的规模规划;新区教育用地指标,建议幼儿园用地每所不低于8亩,小学用地每所不低于53亩,初中用地每所不低于65亩,高中用地每所不低于200亩。落实国家关于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新建小区按照小区规模、入住人口等因素科学合理配建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不断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指导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新区财政投入新建7所小学、3所初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新建1所完全中学-甘南实验中学(初中、高中),推动小区配建2所九年制学校和1所小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多样化办学、新建3所九年制学校和3所高中。

  4.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行动计划。立足新区发展实际,“十四五”期间新区教育新建学校要按照“互联网+教育”的“新基建”标准,适度超前规划,高标准、高规格设计,确保新建项目达到“互联网+教育”的基础教育建设标准。

  “十四五”期间,根据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县合一”要求,计划投入5000万元资金,对八镇范围内部分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对部分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学生人数少的学校进行有效的整合归并,规划水阜镇保留现状1所、整合4所,黑石镇保留现状3所、整合3所,石洞镇保留现状8所、改扩建1所、整合3所,什川镇保留现状4所,上川镇改扩建5所、整合8所。为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求,新建改建新区及“区县合一”涉及乡镇所在初中、中心小学足球场建设、设施设备配备、食堂厕所改善。结合新区城镇化、乡村振兴要求,改造提升农村学校校舍面貌。

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规划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精神,提升新区基础教育办学质量。

  5.普惠性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科学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持续深入实施“1+1+N”的学前教育协同发展改革,充分发挥公办园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幼儿园教学和管理,科学设置幼儿教育方案,避免小学化办学倾向。建立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实施幼儿园达标督导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办学和保障水平。

  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按照产城融合前瞻规划学校布局,持续推进“1+N”强校引领城乡一体化教育联盟改革,有序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依法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依法落实配建政策,严格学校建设标准下限,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完善控辍保学联动工作机制,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健全资助保障和随班就读机制,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残障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接受良好教育,关爱“问题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加强学校督导考核,促使学校管理实现精准化。推进“互联网+教育”,用好名师、名校网络资源,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通,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品牌高中铸造提升行动计划。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促进高中学校育人方式转变,培育和创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品质省、市示范性高中。加快推进新区甘南实验学校、成功教育园等建设,促进新区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强与省、市教育部门协调,进一步推动兰州市六十一中新区分校扩大招生规模,达到满额招生要求,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指导高级中学创建市级示范性高中,实现新区高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

  8.家—校—社”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家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利用“互联网+”时代高效便捷的沟通和交流优势,帮助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全面的监督促进,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发挥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主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德育、美育与体育教育,筛选优质正向的社会教育资源和信息;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实施全面育人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家庭教育进行常态化的沟通和指导;发挥社会教育支撑作用,推动洁静社区建设活动,扩充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规范和引导社会教育机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四)教师队伍优化工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师德师风建设行动计划。一是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创新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严格规范教师聘用,加强试用期考察,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二是严格考核评价,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建立完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多元评价体系,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实施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三是严格师德督导,建立多元监督体系。完善多方广泛参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严格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相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无死角。四是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明确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职权,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奖励体系,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10.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一是创新开展专题研修培训活动,积极搭建中心教研组学科科研平台,培养师德修养良好、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养厚实、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教育研究创新能力的名校长和名师。二是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重点进行职业道德、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基本功、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学生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推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45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工作室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骨干教师比例。健全兰州新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梯次教师培养体系,“十四五”期间评选“新区名师”10人。三是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激励本科学历以下青年教师提升至本科学历,提高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力争“十四五”末教师本科率幼儿园达到90%、中小学达95%,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20%。

  (五)教育智能化推进工程

  探索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打造新区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构建具有新区特色的智慧教育一体化体系。

  11.优化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行动计划。用2-3年时间,以“一体化办学”联盟学校为发力点,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目标,按照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对照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的“教育新基建”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城域网建设,提升基础网络、智能终端、AI、大数据、IOT、云服务等设备和技术环境,补齐互动式多媒体教室和移动终端配备短板,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迭代更新。以“一体化办学”联盟牵头学校,作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对照标杆城市做法,探索构建符合新区教育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模式。

  1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教育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引领,以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为目标,推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新理念和人工智能等变革。按照网络空间教学研一体推进的形式,支持和激励各类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学内容重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应用全覆盖。通过各类信息技术提升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分享和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13.提升教育治理能力行动计划。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完成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教学管理、教育评价等工作水平。建设管理决策、监测评价等各类教育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平台,提升中小学生学籍数据服务水平,加快学生学习成长记录的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推进学习数据与网络学习空间、综合素质评价等平台或系统有机衔接,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以及信息的安全有效共享,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到“十四五”末,构建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智慧教育一体化体系。

  (六)教育评价引领工程

  以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先行先试为引领,带动新区教育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完善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及时将改革创新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为加快推进新区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持。

  14.教育评价改革行动计划。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五育并举、科学多元、导向明确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方参与、考核激励、整改提升的评价制度。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四维度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新区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学校评估标准等基本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以新区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社会参与的区、校二级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15.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推进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采用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科学配置教育行政权力,建立完整的公共教育权力制衡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保障教师和学生民主管理权。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落实学校教学质量主体责任,坚持质量立校,完善质量内控机制。

  16.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行动计划。完善联盟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联盟牵头学校事权、人权、财权改革。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全员聘用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全面深化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探索以特定环境工作年限给予相应职称待遇的制度改革。推进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强化核心区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

  (七)职业教育支撑工程

  协调兰州工业学院、甘肃政法大学、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搬迁入住新校区,推动甘肃开放大学开工建设,引进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电力学校、新华互联网学校等院校入住职教园区。抢抓“技能甘肃”机遇,着眼服务全省乃至西北地区产业发展,加快兰州新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步伐,依托职教园区,建设科教产业园,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实训基地及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容纳12所院校、15万学生的全国领先职业教育汇聚区、示范区。

  17.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改革行动计划。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国工匠工作室,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结合区域经济,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校企合作育人,通过实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让企业全程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搭建培养服务新载体,深化合作共建新模式,探索专业建设新方法;支持职业院校组建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团队,主动对接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承接各类培训项目。

  18.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业态行动计划。构建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与新区职业院校联合区域、行业骨干企业组建4个省级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引进知名企业建立西北航空航天现代制造实训中心。开展产教融合试点,依托新区化工园区、临空经济产业园、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光气产业园,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军工航空航天、粮食加工等领域与各院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公共实训中心平台作用,支持建设国家技能大赛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生产型产学研实训基地,高水平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跨企业培训中心、职教师资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19.建立职业教育社会服务长效机制行动计划。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示范点,引领职业院校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建立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培养引领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建设产学研结合平台,建立“体育+文化+旅游+康养+家政+多种商业”跨界融合发展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孵化器,引导新区职业院校聚焦乡村振兴、文旅赋能,积极服务产业发展一线。

  20.建设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行动计划。发挥甘肃“一带一路”黄金段区位优势,以助力打造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新高地为目标,探索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新区职业院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合理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吸引国外优秀留学生来新区学习,形成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新模式。围绕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欧亚路桥综合运输通道等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和甘肃“走出去”企业、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支持职业院校设立海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分段合作培养新模式。

  (八)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工程

  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实施学历继续教育行动计划。鼓励中等、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初高中学历劳动者开展学历或技能双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新区各类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终身教育发展,形成开放式教育体系。建立体现继续教育特点的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不断提高终身教育质量。

  22.开展社区教育行动计划。依托彩虹城、栖霞等4个中心社区建立学习中心,并向其他各社区辐射,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满足群众人文素养提升和终身学习需求。积极实施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以社区大讲堂、老年大学、书香社区等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方式相结合的继续教育、终生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等社区教育活动。

  23.推动全民学习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各类社区学习类组织建设,积极打造一批市民自主学习品牌,倡导全民阅读,鼓励建立市民学分积累、转换、认证和激励制度。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学习创新节、快乐读书月、道德大讲堂等活动,有力助推城乡居民终身学习,促进形成要学、有学、优学、乐学的社会风尚。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队伍保障。把新区教育规划列入新区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新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围绕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等,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坚持党管人才,强化人才队伍保障机制,把握人才队伍发展战略方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发挥人才队伍作用,为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二)突出项目带动,加大投入力度。按照规划建设目标以项目管理方式,全面推进规划内容落实。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落实教育投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设立公益性教育基金会和学校基金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西部学前教育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新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实现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逐步提高新区中小学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到202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体系。利用新区先行先试优势,主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发挥法规、规划、标准和拨款机制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完善新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办学积极性,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探索财政供给模式,完善民办教育机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建立教育服务多元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政府监督与社会民主评价、专业机构认证、中介组织评估相结合的制度。

  (四)严格监测督导,高效推进落实。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机制,制定考核奖惩措施,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估、跟踪调研和监督,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严格执行《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的督导工作方针,成立兰州新区教育督导委员会,配备专职督学,制定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制度,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教育规划实施督导体系。构建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和问责环环相扣又统筹实施的全链条机制,有效推进教育规划督导结果的科学运用,充分发挥督导“指挥棒”“助推器”作用。

  (五)强化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加强校园安全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形成区、校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定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健康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教学设备设施安全的管理及隐患排查与整改,确保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到位。做好学校与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依法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妥善处理各种事端。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构建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安全责任事前、事后追责机制,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平安稳定的环境。

  (六)加强政策引领,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规划及配套政策引领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新区教育规划确定的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重大教育政策的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提炼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为新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关解读:一图解读——《兰州新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