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出台方案——开启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新征程

 2021/05/28/ 16:37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魏晓倩

  近日,兰州新区出台《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提出了快速形成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产业集群的远景目标,为兰州新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方案》指出,“十四五”末,新区种养加生态循环全产业链产值增长到1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划年均递增9%、达到2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方案》提出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品质至上”“坚持节水高效”“坚持特色规模”“坚持兴业富民”“坚持市场主导”6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新区将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实行项目化、园区化,推行智能化、智慧化、标准化,全面实现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建立良种繁育、科技引领、标准化规模化种养、仓储加工冷链物流、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循环链,着力打造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百亿级产业园。

  《方案》针对粮食安全生产、种养循环产业、经营主体培育、产业体系构建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

  ——粮食安全生产。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逐步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至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4万吨以上。

  ——种养循环产业。全力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发展,至2025年,规模化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达到10万亩,特色水果、花卉等在规模和品质上有较大发展;生猪和肉羊出栏分别达到200万头、50万只,建设万头奶牛基地,生产肉类总量达到15万吨,饲料生产能力达到75万吨。

  ——经营主体培育。至2025年,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10家,企业资产总值、产值、带动农户的能力再提升10%。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所有保留村成立1-2家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上、效益上和覆盖面上都有较大提升,农业机械数量明显增加,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方案》明确了推进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

  ——加快产业集群。以种养加生态循环全产业链为重点,做大做强和尚头小麦、高端花卉、高原夏菜、优质饲草、中药材、特色经济林果等特色种植产业规模和品牌;加快段家川、赖家坡、大斜沟、平岘沟4个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园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新希望饲料生产加工、兰州高金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延伸补强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到2025年,现托管3镇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比例达到80%以上,建成规模化生猪、肉羊基地4个,年出栏生猪200万头、肉羊50万只,年屠宰加工生猪百万头。

  ——加快龙头集中。加大“外引内培”工作力度,“外引”方面,紧紧围绕高端花卉、高原夏菜、优质饲草、中药材等规模特色产业,加大对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企业招商力度;4个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逐步投产运营,生猪、肉羊等畜禽出栏规模指数级增长,紧紧围绕肉食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进1-2个国内外龙头企业,延伸补强新区种养加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内培”方面,持续实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动农民合作社实体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持续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行名录管理,形成“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四级经营主体有效结合发展模式,引导形成有分工、有合作、可持续的经营联合体。

  ——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筹备创建兰州新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研究中心。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加大对现代柔性预应力双膜大棚、主动蓄热模块化可移动日光温室等国际先进设施和荷兰智能控制系统、美国潮汐灌溉、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等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以科技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培育适合新区种植的草莓、圣女果、葡萄等花卉水果品种,并全面推广种植。

  ——加快要素集聚。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争2021年底前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利用新区资源禀赋优势,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平台、“土地银行”“兼职兼薪、按劳取酬”等平台、土地、人才等优势,不断夯实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方案》还从加大资金投入、用活金融保险、壮大经营主体、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