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兰州新区工作报告

2018/01/20/ 17:34

来源: 新区原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力推进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

——在兰州新区2018年工作会上的报告

杨建忠

(2018年1月20日)

  兰州新区召开2018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各项工作,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新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新区时的指示要求,紧盯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目标,强党建、抓改革、兴产业、求创新、扩开放、优环境、保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区向高质量快速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33亿元,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55.11亿元、增长39.8%,新区经济从投资拉动向产业发展转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3.9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71.8亿元,下降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增长11.05%;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7亿元和13.16亿元,分别增长6.6%和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993元和9973元,分别增长8.5%和8.4%。

  (一)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加强对各级各类组织和各领域、各环节的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工委议事决策机制,对涉及新区整体规划、重大改革、重点工程、重大投资等重要事项,均由党工委牵头调研论证、集体研究决策,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全年党工委集体研究决策“三重一大”事项172项。二是有力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新区机关、镇、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75%、87%。举行庆祝建党96周年系列活动,对78个先进党组织和群团组织、506名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创新党建服务品牌,建成党员活动阵地11个,打造党建示范点13个,建立“街道党工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社区党建服务机制,开展“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加强统一战线和群团工作,凝聚各方力量。三是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认真做好理论宣讲,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浓厚氛围。强化舆论引导,创办《兰州新区报》,改版升级新区网站,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甘肃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加强合作,全面反映新区建设发展动态。共播发电视新闻860条,刊发各类稿件1000多篇。严格舆情管控,妥善处置负面舆情,及时查处非法媒体和个人编造虚假信息诋毁新区等行为,新区对外形象极大提升。四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决肃清王三运、虞海燕等人流毒和影响,对涉及问题干部全部查处。深入开展“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专项整治,对3名违纪违规干部给予免职处理。严肃镇村换届纪律,对35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取消资格。面向全国范围选调(聘)有经历、高学历、有能力的156名优秀干部到新区工作。招聘优秀教师440名、医务工作者126名、国企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2035名,极大缓解了人才短缺问题。五是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厉惩治腐败,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扎实开展省委“三纠三促”和市委“治转提”专项行动,重拳整治作风顽疾,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人、财、物等流动轨迹跟踪监督,通过大数据查找腐败线索,从源头上堵塞腐败漏洞。核查中央巡视组和省纪委转交问题线索31件,严肃查处卫生局原负责人渎职贪污窝案、西岔镇买卖户口以及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给予党政纪处分72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 

  (二)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围绕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大胆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和各项制度性、基础性改革落地见效,重点抓了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国资国企等六大改革,为推动新区发展增添新动力。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小政府、大部制、大服务”的原则,将新区39个县级机构精减为30个,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街道三级管理架构。除教育、卫生系统外,不再设立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党工委、管委会所属部门内设科级机构由301个缩减为147个,有效解决了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层级多、职责交叉等问题。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锻炼干部”的原则,大幅调减管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分流充实到园区、社区服务一线,管委会机关干部从1220人精简至601人,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试点,将环评、能评、施工图审查等8项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改为项目单位承诺事项,对所有地方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减免,企业投资项目事前审批事项减少60%以上,审批时限从原来137个工作日缩减至45个工作日以内,大力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行政效能大幅提升,企业综合费用大幅降低。三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和平均主义,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将干部身份由公务员、事业编制、聘用制三种混岗变为参公聘用制一种,薪酬由公务员、事业、聘用三个标准调整为聘用绩效工资一种;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实行绩效考核后,同级同岗月绩效工资最大差距达到35%,干部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激发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热情。四是完善招商扶商奖商政策。坚持招真商、扶实商、奖优商的原则,重新制定并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只要在新区注册投资经营的新老企业,均给予全方位扶持奖励,全年累计兑现各类奖励资金10亿多元,帮助企业融资39亿元,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企业投资意愿明显提升。五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做实做大做强新区国有企业,将分散各部门管理的61家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公司优化整合为统一管理的市政管理、城市发展、金融投资等六大国有集团,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城市经营等方面的支柱作用,推动新区国有企业实体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从制度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效益低、融资难、腐败风险大等问题。通过改革,新区国有集团实力明显增强,融资能力大幅提升,经营收入和利税倍数增长,去年六大集团公司营业收入达102亿元、是2016年的9倍,实现利税8.5亿元、增长1.6倍。六是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新区13个部门纳入全省“多证合一”改革体系,与全省同步完成改革任务。积极争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现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完善“双告知一承诺”监管机制。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718户,增长28.8%。七是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兰州新区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7年调研项目。积极争取债转股、项目债置换,设立重点中小企业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改革,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推进水务一体化、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降低社保费率3.45个百分点。加快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获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试点。

  (三)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突破口,以全面落实招商扶商奖励政策为抓手,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狠抓项目跟踪服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全年引进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457.9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7.2%和16.2%,其中开工建设51个,项目开工率达52.6%。一是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将原飞地园区9.8平方公里调整为精细化工产业片区,完成规划、环评及土地指标争取,引进兰州助剂厂、聚百川等项目11个,实现化工产业零的突破。充分发挥我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电力富裕、气候干爽等优势,积极与国内深加工优势企业对接,引进世界最薄的6微米铜箔、高档铝合金新材料等5个项目,实现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零的突破。成功引进益海嘉里、中亚粮油进口加工、四川高金等9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45.26亿元,实现进口粮油精深加工零的突破。16个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88.9亿元。佛慈制药、申联生物等18个生物医药项目基本建成。知豆汽车、兰驼、省建新能源汽车全面投产,珠海银隆、亚太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建成西部恐龙园等3个无干扰地岩热供暖项目,国网新区基地等4个分布式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中科曙光先进计算机中心、国内第一品牌华为云计算、全省最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北科维拓“万支付”结算中心等一批集科研、成果转化、民生应用于一体的信息产业项目。职教园区商业街、瑞玲国际、综合市场、奥特莱斯等11个商贸项目建成开业,解决就业2870人。西部恐龙园、长城影视、蓝天城等4个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营业,旅游人数突破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8亿元,解决就业1041人,分别是2016年的7倍、12倍和3.5倍,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针对新区农业基础薄、集体经济少、村民致富难、耕地面积减少、荒废现象突出等问题,以土地流转和企业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种养加融合发展。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向上争取资金3.57亿元,谋划实施康瑞现代农业、新振丰养殖等农业项目7个,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设施农业1500亩、规模养殖园1个,培育发展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7家、示范合作社13家,初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编制完成《乡村建设规划》和《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规划》,提出“10+12”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发展体系,农高小镇、玫瑰小镇、农场小镇、商旅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完成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湿地小镇及中川镇陈家井村、秦川镇炮台村、西岔镇漫湾村等15个美丽小康村开工建设。

  (四)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推动形成功能完善、职住平衡、配套齐全的城市发展格局。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城市道路26条34公里,敷设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各类管网422公里,建成投用第一给水厂二期工程、职教园区污水处理中心、3号热源厂临时热源、姚家川和魏坪2座110KV变电站,建成垃圾转运站6个、公共厕所37座。完成中川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省道102中川至龙泉公路等一批道路项目,中兰客专、景中高速、朱中铁路加快建设,机场三期、兰张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建成小横路、方家坡、宗家梁等保障性住房20200套,为新区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和征拆农户提供经适房6915套、安置房5610套、公租房914套,低成本解决了新区工作人员住房问题,为留住人才增加人气发挥了积极作用。建成标准化中小学和幼儿园13所,建成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医院、新区社会福利院及8个社区服务中心,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中川医院等6所医院加快建设。建成公交站点105个、公交车充电站3个,优化公交线路13条、新增公交线路10条,新投运公交车161辆、出租车230辆、电动租赁汽车700辆、共享单车1000辆,基本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累计建成大型商业体30家370万平方米,其中开业20家146万平方米,销售额超过1亿元;建成营业星级酒店19家、经济型商务酒店60多家、各类餐馆750多家,商贸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三是职教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方筹措垫资49亿元,克服重重困难,全面完成职教园区一期建设任务,省统建“三校一区”和市属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集中开学,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园区运行平稳有序。其他自建院校和民办院校加快投资建设进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甘肃交通职业学院、兰州外语职业技术学院、甘肃东方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自建院校陆续开工,北京爱因生教育集团西北工商学院、四川希望教育集团汽车职业学院、广东蓝盾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蓝盾学院等知名民办院校完成选址,即将开工建设,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匠摇篮”。四是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与华为合作打造智慧新区,城市4G无线网和光网宽带实现全覆盖,智慧交通建成投运,通过智慧交通管理,每百公里事故起数下降20.8%,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38.5%。推行建筑工地智能监管模式,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应用模块加快建设。五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对主要城区干道绿化实施改造提升,完成绿化造林0.97万亩、南部片区复耕复绿2.85万亩,建成文冠果、牡丹和玫瑰油料基地近1万亩,完成水秦路沿线生态景观带1979亩。建立新区、园区和乡镇三级河长制,完成纬一路东立交生态修复项目水利一期配套、南部生态绿化2号供水管线及职教园区景观水系供水工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6天。六是土地供应及服务有效保障。争取用地指标1.3万亩,增加建设用地规模0.75万亩,供应项目用地119宗1.4万亩。全面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系统,完成6.5万户房产及404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数据入库,发放不动产证及不动产证明1.9万本。

  (五)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抢抓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上海张江、深圳、苏南自主创新区合作,加快建设以产业孵化大厦为龙头的创新创业平台,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市级孵化器6个、众创空间5家,产业孵化大厦累计入孵企业265家,孵化产业化企业26家,实现产值8.2亿元。成功申报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等4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成博林生态航天农业等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认真落实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帮助西北之光、鑫业环保等17家企业获得兰白试验区增信担保贷款3.4亿元。组织新区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36项,获得省市科技项目资金4090万元;中科院近物所大科学装置项目获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攻坚战扶持资金2亿元。2017年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3%,同比增长27%。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北科维拓、凯博药业等4家科技型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成功引进中科院近物所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5个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大成光热、兰石低质煤气化和12000米超深井钻机等项目规模化生产。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新区建投保障房二期项目已认定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80.9亿元,占新区规上工业生产总值的31%。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44件,研发科技成果75项、转化14项,成果转化率达到18.6%。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开放作为最大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一是完善开放平台功能。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14项,修订综保区发展扶持政策,综保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中川国际航空港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进境指定口岸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中川北站物流园被评为2017年中国物流业金飞马奖“品牌价值百强物流园区”。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工程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得专项资金1.2亿元。兰州—达卡国际货运包机成功首航,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80列。二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新区进口商品批发中心、进口汽车西北分拨中心开业运营。加强与益海嘉里、亚粮集团、中华康普等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加快推进中亚粮油加工储运产业园落地建设,为申报粮食口岸创造了条件。建立西北有色金属交割库,依托中川北站铁路口岸开展有色金属大宗贸易,贸易额达20亿元。支持兰石集团、四联光电等近20家企业60多种产品出口美国、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三是促进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兰洽会”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新区文化产业论坛等国际性活动,接待国际贵宾35批584人次考察新区,进一步加大境外宣传推介力度,新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七)着力整治突出问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紧紧围绕影响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担当作为,全力推进综合整治,重拳治乱。一是着力整治城乡环境。累计投入1.5亿元进行环境整治,回填大型砂坑土坑280处,平整土地3.7万亩,整治乱设摊点1486处,拆除违建约11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141万多方,农村垃圾33万方。二是着力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查处取缔违法经营砂石场114处、质量不合格预制构件厂22家、石灰厂9家,清理不合格商砼企业4家、停业整顿6家;查处整改22家检测机构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报告、违规经营等行为;查处110个工程项目中的3起违法转分包行为;规范降低地产建材价格,年节省工程支出数亿元;查处不合格工程项目87个,责令整改或返工,要求原施工单位更换质量低下、泛碱脱皮路缘石44万块和道板砖176万块,整改不合格绿化面积21.17万平方米。共挽回经济损失约6亿元。工程质量明显提升,六十一中新区分校、宗家梁(棚改)安置房等2个工程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三是着力整治土地违法和烂尾项目。排查整治一些公司以投资为名实为圈地或套取财政补贴,造成土地闲置、项目烂尾等问题,依法处置综合市场、港进机械园、星光城等43个项目,处置土地约1.78万亩,盘活烂尾建筑面积223.8万平方米,解决合同纠纷65个,化解群体性事件28起。四是着力纠正征拆中的违规行为。规范征拆政策和土地确权,查处瑞悦公司等一批通过虚列地面附着物、提高土地等级、混淆土地权属提供虚假评估、重复征地等问题,减少征拆支出近2亿元。严厉打击职教园区B区等非法从事土地平整项目4个,占地1.18万亩,涉及金额2.7亿元。查处时任皋兰县西岔镇派出所所长滥用职权倒卖户口非法落户244户465人违法案件。五是着力整治中介市场。将中介机构纳入统一信息平台,实名制公开化管理;查处法律咨询、资产评估、造价咨询、会计服务等中介机构和人员虚增虚报、虚审虚评、套骗资金等行为,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六是着力纠正高成本负债、低效投资和资金低效利用问题。通过低成本融资及时归还高成本债务,减少利息支出1.9亿元;及时调减投资大、运营效益低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洪渠等项目64项,调减当年投资247亿多元,减少年负债利息成本10亿多元;注销银行账户116个,沉淀资金压减率达46%,节约资金占用成本2亿多元。七是着力整治社会治安。高度重视公检法队伍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加强文明执法和为民教育。严厉打击“黄赌毒”,开展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专项斗争,成功打掉以常某为首的地方“村霸”恶势力犯罪团伙,破获涉恶案件15起,抓获涉恶人员14名,全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8%;群体性事件下降58.6%,打击非法上访人员147人;严格规范信访,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进京和赴省上访人数分别下降75%和9.6%,区内上访批次和人数同比下降18%和19%。这些问题的快速解决,在为新区挽回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使城乡面貌、社会形象大幅提升,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政治生态、经济秩序、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着力改善社会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新区建设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可持续地惠及广大群众。一是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一号工程”,着力补齐短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92亿元,实施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扶贫项目202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49户。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免费开展困难群众职业技能培训1624人,开发失地农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71个,为5136名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金1576万元,为1540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近200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全覆盖。2017年脱贫退出人口268户1008人,贫困发生率从2.02%降至1.24%。二是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就业和岗位技能培训5241人次,帮助3968人与新区149家企业达成用工协议,新增城镇化就业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和医保一体化,3万多名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4%、98.8%,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17.2%,留守困境儿童、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监护范围。解决了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拖欠的7148套安置房;筹资14.68亿元彻底解决2011年至2016年4月前24473名征拆农民每人10平方米商铺安置问题。三是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秉持“创城为人民、创城促发展”的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开展送文化下乡、“书香陇原”全民阅读周、新区第三届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体育活动品牌。四是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110多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356起,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立案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经营案件21起,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保障。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修编新区供水、燃气、市政工程等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32个,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同志们,一年来新区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力支持,得益于新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区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区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不深不透,观念落后、思想保守、行动迟缓,用新理论、新思想、新举措指导实践能力弱,改革创新信心动力不足,缺乏敢闯敢试的胆识和勇气,工作中创新性的措施和有效办法少。二是产业支撑作用还不强。产业不配套、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度不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缓慢;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用联系不紧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三是城市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城市的理念树得不牢,重建设轻经营、投入高收益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四是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综保区、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运营水平不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外贸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向西开放平台的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五是全面从严治党还需加强。主体责任落实存在差距,“上热中温下冷”、责任层层递减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强;一些党员干部学习思考不够,钻研业务不深,工作本领不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仍然突出,乱作为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我们一定要直面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新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四大战略定位,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区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

  综合考虑,2018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新区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辩证思维,坚持底线思维,既要正视困难、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又要看到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提振精神状态,强化工作措施,在形势转换中捕捉新机遇,在矛盾变化中赢得主动权。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打造全省党建新标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努力为新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是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和思想武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着力强化思想武装,坚持不懈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向深入,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灵魂,精心谋划和组织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发展。二是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攻难点、创亮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突出抓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丰富党建载体,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增强党对各领域的领导能力,推进群团组织改革,探索构建党群一体化建设格局。三是切实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控,打击利用新媒体进行诈骗、诽谤诬告、组织非法活动、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继续办好《兰州新区报》、新区网站,充分发挥新区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紧紧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和承办第四届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有利时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政治标准,把绩效考核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完善规范、符合新区实际的选任机制,大力选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大急需紧缺专业干部引进培养力度,公检法部门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选调优秀干警,各国有集团公司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有学历、有经验、有业绩的管理技术人才。要坚持多岗位锻炼干部,鼓励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和国有集团公司懂管理、有技术的干部保留身份和职级,到园区和乡镇出资企业工作或挂职锻炼,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严肃问责。推进新区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审计监督机制。深化“三纠三促”“治转提”专项行动,强化巡察“利剑”作用,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坚决查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存在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虞海燕等人的流毒和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持续释放改革活力,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从自身问题入手、刀刃向内,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加快建立一套适合新区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努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现代化新区。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取省人大尽快通过《兰州新区条例》,明确新区管委会行政主体法律地位,推动全面依法行政,规范和保障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科学论证省政协《调研报告》“优化兰州新区行政区划”的建议,适时启动新区行政区划调整。健全园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园区服务企业、服务城市、服务基层的主力军作用。争取省级层面制定出台兰州新区督查考核办法。二是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实做细“承诺制”“零收费”改革,加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改革,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信用体系,规范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创新招投标监管体制机制,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定更加优惠的生产要素成本降低政策,抓好水、电、气、运改革,拓展供应途径,减少垄断。稳步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搭建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网络平台,实现水利城乡统筹、高效利用。加大金融、政府服务实体经济监督考核力度,积极探索通过浮动费率、财政奖补等措施降低社保缴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等经营成本。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全员绩效考核,优化绩效考核体系,以考核结果选人用人,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人才储备和引进交流平台,吸引和培养中、高层实用人才,加强教育、医疗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干事平台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促进新区发展。四是完善投融资机制。按照中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争取更多政府债券额度,引进央企、省属企业、有实力民企以股权投资、债转股等方式入股新区企业,参与新区建设发展。设立各类投资基金,规范PPP项目,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认真谋划好项目,争取国开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更多政策性、长周期、低利率贷款。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加大项目质量效益考核,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加快筹建新区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培育企业通过新三板、创业板、主板及香港上市融资。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农民的资产变资本、资本证券化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加大资金调度,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信誉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额度。五是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优势,创新城市治理体系,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以智慧城市为抓手,重构城市经营管理新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建筑领域改革,完善建设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考评管理,创新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体系,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推进新区户籍制度改革,鼓励更多人到新区落户。六是全力做好农业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开展土地银行试点,做实“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民职业身份转变,推进农业发展机械化、设施化、特色化,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三)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经济新体系。突出发展实体经济,持续加强项目建设,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做强一产,以转型升级为方向做优二产,以融合多元为方向做大三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政策机遇,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精准招商。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推进项目早投产早发挥效益。全面落实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协调金融企业创新产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授信担保信息共享机制,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企业互保共建平台,落实新区企业合格产品在新区无条件使用,全省优先推广使用。二是着力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坚持抓项目、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着力打造精细化工、合金新材料、粮油加工三个百亿级产业园,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二产爆发式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420亿元以上。精细化工方面,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危废处置、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兰州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石化集团牵头,围绕把兰石化的中间产品开发成新产品、化工新材料等途径来谋划新项目。抢抓国家化工产业规划调整新机遇,加大定向招商、委托招商力度,落地一批技术成熟、生态环保、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的精细化工项目。加快推进兰州助剂厂、兰州中能醇基燃料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引领精细化工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方面,重点加快推进德福新材料5万吨/年高档铜箔、天成高档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纳富迪斯微纳碳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快速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方面,重点推动佛慈制药、凯博药业、申联生物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尚方堂、禾邦、泰坦生物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依托中医药企业,推进玫瑰、甘草、黄芪等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加快建成现代医药产业园。积极推进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新能源装备方面,重点依托珠海银隆、亚太新能源和兰州知豆等企业,加快发展动力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加快新区被装研发生产保障基地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引进实施一批重大军民融合项目。三是加快推动三产跨越发展。通过主体培育、平台创设和项目建设,催生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中科曙光计算机中心、华为云计算等项目建设,打造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应用基地和“一带一路”云计算中心。培育壮大商贸服务业,依托瑞玲国际、奥特莱斯、国际商品城等商业综合体,发展国际酒店、进口商品、高端餐饮、大型综超等业态,实现营业额12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商贸物流集团带动作用,加快北站公铁联运物流、保税区物流等物流中心建设,提高集枢能力,争创全国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紧抓中川机场三期扩建机遇,启动建设临空产业园,发展航空物流业和会展经济,积极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做优做特文化旅游产业,支持熙熙小镇、国际嘉年华、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博览园等文旅项目建设,积极办好中国第三届金网电影节,打造新区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旅游收入增长50%以上,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现代金融、教育服务、数字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四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环境卫生、土地管理、集体“三资”等六大整治行动,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土地流转和生态修复,推动设施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10个万亩种植基地、10个现代养殖园区、14个保留美丽乡村集中居住示范点,实现生态、农业、农产品、农超、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绿色生态的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以园博园、民俗村、湿地小镇、玫瑰小镇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和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五是做实做大做强新区监管企业。各监管企业要围绕新区发展需要,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各项改革中争当先锋,为新区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引领和支柱作用。同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模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2018年监管企业营业收入要实现倍增,达到220亿元以上,产值利润增长60%以上,引进高素质人才2000人以上。

  (四)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与管理提升并重,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体系,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实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协调发展。一是优化完善各项规划。以兰州市五版总规修编为契机,开展“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区中长期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加快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白银相向错位互补发展,积极承接主城区产业和功能布局调整,打造中心城市群。严格规划管控,全面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确保规划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效结合,积极推进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中兰客专、朱中铁路、兰张铁路、景中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启动新区城郊铁路、中通道建设,构建新区与兰州主城区间高效便捷的快速通道,配套完善东绕城、经一路、职教园区公交枢纽等城市内部公交网络。加快建设新区第三高级中学、第三小学、第七小学、中川人民医院、秦川人民医院、中川商务中心、职教园区二期等项目。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政务、平安城市、智慧消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建成联动审批、消防监控、教育医疗、智能养老等智慧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城市管理公司化运营。市政集团、城投集团等新区监管企业以及园区和村镇企业要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密切协作,努力打造一支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力军,为城乡融合发展发挥支柱作用。

  (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创新创业新高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打造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示范区。一是完善创新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所和创新发展先行区在技术转移、园区共建、产业对接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推动省直单位所属科研机构和实验检测中心向新区搬迁或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强化孵化大厦运营管理,引进中关村软件园,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加强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批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全省科技资源对新区企业开放,形成涵盖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等共享服务平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主体有效对接。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二是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培计划,引进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示范项目,打造一批示范企业,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催生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突破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瓶颈制约。重点加快中科院近物所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未来新影影视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三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协调落实兰白试验区和省市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围绕产业项目扶持、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科技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相互衔接、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四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通过柔性方式引进院士、知名专家参与新区科研和产业项目。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一批高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综合运用经济奖惩、岗位激励、精神鼓励等方式,真正让为新区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应有的经济报酬、政治待遇、社会荣誉。拓宽人才服务领域,着力解决好人才的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等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五是促进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直通机制,定期发布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信息有效对接。积极推动纳富迪斯微纳碳、未来新影等科技型企业快速实现产业化,扩大低质煤气化、汽车用铝合金薄板等项目的市场化运用。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培育发展各类技术交易市场、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鼓励企业加大专利申请力度,实现申请量和授权量双提高。2018年,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0%以上。

  (六)抢抓战略机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一是建设对外开放大平台。进一步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经验,推动综保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区港联动”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营能力。提升综保区国际化运营水平,充分发挥综保区、铁路口岸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作用。抓好兰州铁路口岸中川北站作业区运营管理,积极申报进口粮食特殊指定口岸,加快中亚粮油储运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西部有色金属及原料、进口粮油肉类加工销售分拨中心。商贸物流集团要在进出口业务、国际合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积极与外商、有实力的国内商贸企业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推动自身快速成长。二是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推进“铁公机、江海息”六位一体融合发展。争取国家、省上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效益。加快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项目建设,统筹解决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与干线公路衔接问题,实现全程便捷化物流服务。加强同广西、重庆等区市合作,参与中新南向通道建设,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加大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筑高效、便捷、安全、智慧的“丝路信息枢纽”。三是开拓产能合作大市场。创新国际产能合作和国际化运作园区的模式,共建工业合作园、科技合作园、创新产业园。积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着力吸引国外资源、产品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补齐补强新区产业链,打造国家重要的产业合作基地和进出口资源集散基地。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构建全球贸易营销网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宽国际市场,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国门。加快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四是促进对外形象大提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城市间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交流,整合特色旅游和文化资源,吸引外国游客来兰州新区参观旅游。依托文博会、兰洽会等平台,加大兰州新区宣传推介力度,促进经贸和产业合作。

  (七)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新区。一是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编制兰州新区国土绿化规划,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统筹实施育林、育草、育花等生态工程,启动实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项目、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二是提升城市绿化品位。推进城市绿化分级管护,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和城市空闲地复绿工程,按照绿化与休闲游乐相协调的原则,全面开展道路、公园、小区绿化美化,打造一批主题公园、小游园等城市景观,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合理搭配的城市风貌,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三是促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林草、林果、林禽、林药等产业,走出“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子。实施生态湖、中水综合利用、高效节水及防汛工程等生态水利功能互补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空气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推动农林牧加工贸游同步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四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建立农村污水处理及垃圾收集系统,科学抓好垃圾收集清运和后续利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八)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关注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坚持一户一策、分类施策,大力开展精确精细精微的“绣花式”脱贫奔小康工程,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激励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增强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乡村振兴和全域美丽小康村建设中,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致富的实效性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搭建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着力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围绕新区企业需求,开展精准培训,以园区和村镇企业为载体,实施“农民转员工”行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发困难群体公益性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所有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快社区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条件具备的区域设立街道。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经转商”、“公转商”等产权互换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科学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新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预防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积极承办国家和省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大型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市民文明素质。四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公检法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干净担当的公检法队伍,做社会和谐的守护者。推进法治新区建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持续高压打击黄赌毒、盗抢骗、敲诈勒索、以访敛财、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推进平安新区建设,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推进和谐新区建设,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人民调解机制,加快信访法治化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同志们,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绘就新蓝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敢死拼命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干事劲头,全力推进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兰州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