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要闻动态 >> 新区新闻

【2021年工作部署】

铆足干劲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区工作报告解读(三)

 2021/01/15/ 10:00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唐学仁

高质量发展的新区。

  新时代蕴含新机遇,新机遇催生新发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兰州新区建设“四区两新”的关键一年。

  《2021年新区工作报告》提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铆足干劲、拼搏奋进,全力开创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新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1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八大国企营收、利税均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关键词

聚力党建引领

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

  健全“3+N”人才政策体系

  把党的建设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统领,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斗争意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持续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为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把牢政治方向。始终把践行国家级新区肩负的战略使命作为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的根本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体现到推动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2凝聚思想力量。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推出一批展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品力作,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展示党和国家、省市、新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汇聚起奋斗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磅礴力量。

  3筑牢组织保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打造“全域党建共同体”和党建特色品牌。健全“3+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以国企为平台吸引万名有志之士来新区发展,促进“人才红利”“人口红利”叠加释放。

  4从严正风肃纪。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严肃查处懒政怠政行为,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关键词

聚力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生态产业快速成长

  商贸物流产业营收总额突破2500亿元

  坚持把项目作为新区发展的根基,牢固树立“以项目提素质、炼能力、出业绩、论英雄”的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快速成长。

  1绿色化工产业。加快绿色化工园区东区危化品运输场站、培训基地和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支持“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C区建设,打造产业转移条件最好、产品种类最全、科技含量最高、军民融合程度最深的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典范”。

  2金属新材料产业。立足省内有色金属、稀土、气候、期货交割库、科研院所等资源优势和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围绕稀土、碳纤维、金属新材料、粉末冶金等开展重点招商,吸引金属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向新区集聚。

  3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产业。以国际一流水平编制城市矿产产业园、表面处理产业园规划,快速推进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飞机、汽车、家电、电池等废旧物品综合利用发展城市矿产产业,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围绕电镀、喷涂、搪瓷等发展表面处理产业,快速培育为新区主导产业。

  4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紧盯绿色化工、信息、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先进装备进行招商补链,提升配套能力,实现产业互促发展。支持企业“三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

  5信息产业。抢抓“东数西算”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线新经济,争取国家超算中心和金融、统计、能源大数据服务中心等布局新区,打造西北机架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争取获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节点和重点区域集群。围绕大数据中心建设配套装备产业、数据应用项目、人才及保障服务。

  6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化工园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等资源优势,创新推动向高附加值的成药延链。围绕现有中药批号加大生产,盘活存量资产,释放现有生产能力。加大“西部药谷产业园”全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拓展“中药+”大健康新业态,建设集研发、种植、加工、存储、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基地。

  7商贸物流产业。依托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构建高效专业的商贸物流网络,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多元发展,打造高品质商圈经济、夜市经济。鼓励发展平台经济、电商经济,推动网络货运发展,完善城乡冷链设施和城际配送网络,打造区域快递分拨中心、区域冷链仓储物流中心。争取设立西部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中川北站完成货运吞吐量300万吨以上,商贸物流产业营收总额突破2500亿元。

  8文化旅游产业。健全旅游配套服务,开发游客网上集散中心,整合旅游资源,与现代农业、自然风貌、绿色制造、临港花海等结合,开发具有新区特色的观光购物、温泉疗养、户外运动等全域旅游产品,打造集观光、食宿、采购、娱乐、疗养、科教、研学等为一体的新区“一日游”“两日游”旅游品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做强“靓丽新区”文化旅游名片,打造现代都市休闲旅游新典范。

  9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围绕建材家居全产业链,引进灯饰、五金、板材、家具生产等企业。在新区北部合理布局风电、光伏、光热、热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依托中国西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国家区域(西北)救援中心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应急物资生产、储备、物流等产业项目。在水阜、石洞片区发展商务、金融、设计、康养、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聚力深化改革

推进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绿金通”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

  改革是新区立足之本,全面对标对表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及自贸区,在完成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部署的基础上,推进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1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系统观念,树立一盘棋意识,以建设大兰州为指导,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移民搬迁等大机遇,积极推进新区与皋兰协同发展机制,统筹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配套,探索出一套改革创新、高效融合、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兰州发展拓展大空间,实现产业、人口、城市大跨越。

  2深化国土规划改革。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结合新区实际,突出依法规范、生态优先、区域协调、务实管用,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绘制一张真正能落实、管长远的规划蓝图,推动区域未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3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用足用好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字招牌”,加快新区法人银行及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筹建进度,新增绿色金融专营机构5家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支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0亿元以上。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超过10亿元。“绿金通”平台注册企业超过1000家、融资超过100亿元。设立首期10亿元绿色发展基金,助力全省绿色崛起。

  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发挥国有企业在产业集聚、创新开放、乡村振兴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质量效益双提升。

  5深化信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行政、司法、企业、团体、居民等全方位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推进新区“红黑榜”“双公示”等各类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开展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工作。

关键词

聚力创新驱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

  坚持把创新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实现内涵型增长。

  1建设高端创新平台。组建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区内企业技术、人才、平台资源共享,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同位素实验室申报国家级实验室,新建创新平台20个以上,筹建大数据众创空间、大数据研究院,争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基地等布局新区。实施科技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200项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3.7%以上,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占比50%以上。

  2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发挥产业地图规划引导功能,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聚焦“园中园”,加强与中科院、兰大、农大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建设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中试产业园和农产品、花卉、畜种转化基地。聚焦“新区造”,加快推动生物疫苗、抗肿瘤药、永磁复合电机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度。

  3营造优质创新生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特殊贡献人才股权激励、现金奖励、个税返还等机制,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广“项目+团队”模式,鼓励领军人才打包人才团队、技术专利等资源“带土移植”。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科研院所与骨干企业共同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创新工作站。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