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要闻动态 >> 新区新闻

【2021年工作部署】

改善民生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新区工作报告解读(四)

 2021/01/15/ 09:58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唐学仁

新区面貌日新月异。

  时代是出卷人,新区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如何让新区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新区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一枝一叶总关情,报告中民生干货实实在在,完善城乡交通体系、提升城市服务能级、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等等,落点都在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让群众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成果。

  2021年新区民生改善主要工作一览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

关键词

聚力扩大开放

不断拓展全方位合作空间

  推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40%以上

  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1 拓展开放平台功能。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全程化国际联运服务链条,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中转枢纽、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落地,培育保税新业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以上,在国家绩效评估中实现赶超进位。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助推“陇货”“甘味”产品走向全国全球。依托“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打造安全、高效、智慧的“一带一路”信息服务中心。

  2 扩大开放通道建设。发挥航空枢纽优势,织密通道物流网络,新开辟兰州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际(地区)航线,实现与重点旅游城市直航通达。建设中欧货运班列物流集散中心,扩大海外仓布点,加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与东南沿海、沿边口岸在货源集结编组、货物换装、通关查验等方面全流程对接,畅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物流。加快建设区域仓储分拨基地,通道物流产值增长15%以上。

  3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用足用好进博会、药博会、农博会、兰洽会等大型节会,以产招商、以链引资、以业聚才,加快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利用中欧回程班列优势,做大有色金属、木材、粮油等贸易总量,推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40%以上。

关键词

聚力品质品位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实现移入人口10万以上

  城市建设方面,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是交通上的变化。报告提出,紧盯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打造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城市软硬件,为产业大发展、人口大集聚提供现代化服务。

  1 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加强协调统筹,做好市域铁路东环线、轨道交通5号线、新区与主城区多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中川至永登高速公路、中川至安宁和中川经黑石、石洞至什川快速通道,推动新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全力保障和推进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机场环线铁路、中通道及新区南站、清傅公路建设。根据需要及时增开区内公交,开通新区至白银、景泰、榆中、什川等地公交线路。

  2 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优化城市功能分区,高标准编制石洞、水阜片区空间规划,打造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区。依托大数据、5G网络建强“城市大脑”,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中深度应用,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大力培育“甘肃风味”“新区品牌”商贸体系。健全商品房、经适房、安置房、公租房等多元住房供给体系,满足各类群体住房需求。启动建设备用水源水库、第三污水处理厂,全力打造“节水城市”“无废城市”。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改造一批绿园、绿带、绿廊,打造雅致实用城市夜景,建设“时尚现代、靓丽舒适、宜居宜游”的魅力新区。 3 主动承接移民搬迁。快速做好陇东南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积极承接其他类型移民搬迁,落实好“零门槛”落户政策。加快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认真做好所需用地指标协调保障工作,完善移民入区各项政策,全力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快、融入好、能发展、早致富”,实现移入人口10万以上。

关键词

聚力民生福祉

切实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

  建成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8个

  把改善民生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 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立足人口快速增长实际,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推进瑞岭锦绣小学和瑞岭名郡学校初中部建设,实现秋季招生。启动新区第七小学和第三初级中学建设,加快成功教育园、贺阳教育新区学校、甘南实验中学建设。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四点半”工程。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启动教师“区管校聘”工作,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教育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依托“技能甘肃”建设,加快科教园区B区建设,推动构建校企共建、互促、共享机制,持续放大“工匠摇篮”效应。

  2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医院投入运营,引进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在新区办分院,加快省公共卫生中心P3实验室、省级医学集中观察留观点、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区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启动新区妇幼保健院建设,推进社区医疗中心标准化建设,扩大医联体覆盖范围。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疾病防控、精神卫生、老年健康、妇幼保健等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3 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强区行动,完善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功能及运营管理,建成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8个。依托优质体育场馆设施,积极承办国家级、省市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利用“金角银边”加大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文明城市提升行动。评选一批“优秀党员”“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新区好人”。

  4 健全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做好惠企稳岗、增创业、扩就业工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导搬迁移民、高校毕业生等来新区就业,以“零门槛”落户政策吸引更多人力资源集聚新区,打造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区。织密筑牢兜底保障网,持续拓展救助覆盖范围。创新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模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医养康养结合发展。全面落实降低企业社保费政策,加强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

  5 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序推进撤村并居,不断深化“三社联动”,持续推动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安全社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提升政法干部综合素质,树牢对党忠诚、为民解忧意识,依法打击恶意诉讼浪费司法资源、破坏社会公平公正和党在人民心中形象的不法行为。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犯罪、危害社会安全等行为,打造平安和谐新区。支持工青妇、工商联、民主党派等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新区发展,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聚焦安全发展防风险,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全周期管理”“大数据治理”,做到智能监管全覆盖,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各项工作,坚持“人”“物”同防,把好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防控关口,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关键词

聚力绿色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产值倍数增长

  坚持把绿色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以生态修复美化城乡环境,以现代农业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

  1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统筹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以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打造百亿生态种养循环产业,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值倍数增长。加强农产品检测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制度。推进种质资源库建设。

  2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发挥国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盟,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下乡”参与联农带农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土地、产品、劳动力等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深度融合。

  3 加大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区建设,按照“强生态、保水源、固风沙、拓空间、促发展”思路,开展效益型全域生态修复治理。依法依规开展未利用地综合开发,为区域生态气候改善、黄河水源涵养、农业发展、城市拓展、产业集聚、人口增长储备充足空间。启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引大渠系封闭改造,构建生态水系绿廊。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申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