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要闻动态 >> 新区新闻

回顾2020 八项工作齐头并进 新区发展增量提质
——新区工作报告解读(二)

 2021/01/12/ 10:01 来源:兰州新区报 记者 魏晓倩

  2020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

  率先复工复产;

  率先举办3万人规模全省首场线上线下双选会

  筛选入库绿色项目169个,绿色贷款余额达109亿元

  国企资产总额达1700亿元,当年营收增长99%、达1100亿元

  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820个

  设置夜市8处、临时摊点摊位近千个,带动就业5.2万人

  人口实现10万级增长

  新增城市绿地1260亩

  复绿3万亩

  复耕复绿撂荒地19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

  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牵引,打造国家级新区特色党建品牌20个;

  面向全国选招优秀干部、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名,评审各类职称1800多人

  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增长34%

  26个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239亿元

  入驻托管企业52家

  新研发科技成果140项、转化率31.4%,当年科技成果转化产值180亿元

  国际货运班列到发71列、增长33%

  新合制罐等69个项目建成投产;西北首个医药物流产业园开园运营、入驻药品器械企业130多家

  ……

  过去的一年,兰州新区克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主动育先机、勇于开新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快速发展这条主线,采取学政策、抓机遇、谋项目、增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化解疫情影响,率先恢复产业、市场、经济社会秩序,“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经济发展增量提质。

  数据显示,2020年兰州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进出口贸易额增长3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荣获“2020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全省“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一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兰州新区高站位、早行动、讲科学、求实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一流成效。

  科学防控实现“双零佳绩”。准确研判疫情形势,第一时间综合施策,用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强保障严守“省门第一关”,以最小成本、最低影响、最优方法取得最好效果,实现区内无疑似和本土确诊病例。

  高质高效完成“国家任务”。新区上下精诚合作、严密组织,圆满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国外首班入境人员集中留观任务,为全国外防输入集中留观工作提供了“甘肃范本”,出色完成近万名境外回国和国内中高风险区来甘人员隔离留观任务,全程零扩散、零感染、零负面舆情。

  率先垂范筑牢“防疫堡垒”。党工委班子带头守牢防控一线,率先引导消费、深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干部全程作表率,将党旗插在了抗疫一线、生产一线,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

  精准预判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4月中旬企业和项目全面复工复产。率先举办3万人规模全省首场线上线下双选会,1.3万人达成就业意向。率先助企纾困解难,为各类市场主体落实扶持减税资金10多亿元。率先组织项目集中开工,一系列科学务实举措,创造出全国最快经济增速。

  综合改革蹄疾步稳

  过去的一年,兰州新区持续巩固拓展“1+6”综合改革成果,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紧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机遇,积极开展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研究,形成打造“陇中河套平原”重大成果,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入列全省“十四五”规划。

  加快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产业项目,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3家,筛选入库绿色项目169个,绿色贷款余额达109亿元,开通“绿金通”平台,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国企支撑引领作用再上新台阶。新区国企资产总额达1700亿元,当年营收增长99%、达1100亿元,引进人才1000余名。

  行政审批持续优化,土地、资本、水电、社保、公共资源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效明显。积极争取电价优惠政策,企业生产经营要素成本下降20%以上。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过去的一年,兰州新区全面加强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教育资源量增质优。宗家梁、方家坡、瑞岭名郡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820个,成功教育园、贺阳教育新区学校、甘南实验中学落户新区。设立“一体化办学体”8个,名校长、骨干教师工作室28个,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60%、增长11.4%。

  “健康新区”快速推进。新区疾控中心、省级医学集中观察留观点、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开工建设,改造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人口信息、健康档案、电子病历3大数据库建成使用。新区养老服务运营中心投入运行,康复辅具产业创新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国家试点全面推开。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六大文明行动”,助力兰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省体育馆、新区图书馆开馆运营,新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6个,新增文化产业单位18家。半程马拉松赛荣获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承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10余场,开展高品质文化活动100余场次。

  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多措并举增就业,设置夜市8处、临时摊点摊位近千个,带动就业5.2万人。统一城乡社会救助标准,全力保障住房供给。

  社会治理规范有序。大力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宣传教育,全社会法治意识普遍增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丰硕,在全省率先实现线索清仓、案件清结、逃犯清零。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

  过去的一年,兰州新区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修复齐头并进、互促共融。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朱中铁路、景中高速建成通车,中白高速、G109全线贯通,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及连接线、兰张三四线、中兰客专、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全面提速,核心区5G网络全覆盖。市政管网、公共交通、城市绿地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市场监管体制逐步健全。人口实现10万级增长,人气商气加速集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强力推进生态治理,复耕复绿撂荒地1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完成造林1.6万亩、复绿3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260亩,临港生态区、水阜河综合治理区基本成型。建成全省土壤样品库。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行动圆满收官,城乡环境整洁靓丽,新区美誉度大幅提升。

  实体经济集聚壮大

  兰州新区抢抓国家实施积极宽松的财税金融政策、东中部产业转移等机遇,大力引培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全链化、高端化发展。

  绿色化工产业:单园区、单产业落地项目数量、吸引高科技企业数量、完成投资额数量创造了全省产业投资新纪录,产业效益释放周期之短刷新全国行业纪录,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新材料产业:全国最先进超薄铜箔、全球最大高铁合金导线、绿色建筑新材料、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等一批新材料项目投产见效。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合制罐等69个项目建成投产,中科院近物所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快速形成,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数据产业: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等5个项目建成运营,入驻托管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52家,电信西北中小企业云平台用户突破4万家。生物医药产业:甘肃药物碱厂技术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西部药谷产业园”顺利交接,西北首个医药物流产业园开园运营、入驻药品器械企业130多家,形成了药品研发、器械生产、商贸流通的医药全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中川小镇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观光园等11个项目列入全省文旅产业计划,形成都市花海观光游、亲子科普研学游等6大特色旅游品牌,开通精品旅游线路15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增长34%。现代农业:实施总投资239亿元的现代农业项目26个,新希望、天兆、鲜切玫瑰等20个项目相继投产,现代农业生态种养加循环产业链加快形成。西北首个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开拍”。

  科技创新驱动有力

  兰州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产业升级同谋划同推进,助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创平台增量提质。新建同位素实验室、精细化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20个,申联国家P3实验室加速申报,硅立方超算中心等建成投运,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站落户新区,工程机械、新材料、药学等领域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兰石集团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获国家批复。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与10多名院士开展产学研合作,新研发科技成果140项、转化率31.4%,当年科技成果转化产值180亿元。全球首个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入选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名录。

  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打造军民融合高端化学品“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区和出口基地,引进60个填补国内空白、58个替代进口、116个出口外销产品。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户,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48%。引进科技领域领军人才25名、教授级人才300多名、博(硕)士人才290多名。

  对外开放逆势增长

  兰州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多平台、多通道、多口岸开放效应初步显现。

  开放平台作用彰显。综合保税区新注册企业47家,进出口贸易额32.7亿元、增长53.8%,12家企业纳入全省枢纽制高点联盟,中川北站被设为国际联运内陆港站,实现与全球航线无缝连接,货运吞吐量220万吨、增长112%。西北首个有色金属铝期货交割库挂牌运营。

  通道经济陆空联动。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进口活体动物、水果货运包机常态化运营,全省首批进口种猪、种羊顺利入关,巴黎、曼谷、金边等12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开通,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增长69.7%。铁路口岸货运量倍数增长,国际货运班列到发71列、增长33%。

  贸易合作内外互动。西北纯碱分拨中心、西北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挂牌运营。进博会签约项目17个、签约额2.23亿美元,广交会、京交会、高交会成果丰硕,“新区造”钻机、铜材、线缆、化工产品等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兰州新区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国家级新区改革发展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增强。

  政治引领作用凸显。举办“学政策、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学习班、“十四五”规划研讨班、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会等活动百余场次,广大党员干部应变局、抓机遇、育动能水平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及党工委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牵引,打造国家级新区特色党建品牌20个。畅通机关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人才交流渠道,面向全国选招优秀干部、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1200多名,评审各类职称1800多人。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重实干、重实绩导向更加鲜明,激励作用更加凸显。

  纪律作风从严从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刹涉疫造谣传谣不正之风。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