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创建文明城市

来晴望川民俗村 找寻那独特的文化印记

来源: 兰州新区报

时间: 2020/05/09/ 09:32 

字号:[][][]

“五一”期间,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游人如织。

  穿梭于民俗文化博物馆、传统民俗体验区、手工艺术展示区、民俗客栈群落之间,品尝地方特色小吃,欣赏特色民俗表演,在老物件、老照片中忆苦思甜。走进新区晴望川,你会被这里的古祠堂、牌楼、戏楼、古徽州民居深深吸引。

  “五一”期间,晴望川民俗文化村迎来今年首个旅游小高峰,共接待游客3万余名,营业额50余万元。5月1日、2日,游客人数相对集中,每日入园人数8000人左右。景区魅力何在,有何独特之处?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体验。

  找寻生活印记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一期主体建筑包括陇风巷小吃街、玉石巷手工艺展示街、春申饭店、百川楼以及古建筑群。

  走进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可以看到村子由两条街巷组成,街巷之间又有小街巷相连,互联互通。一座海派酒店、一座民俗博物馆,还有古戏楼、牌楼、祠堂、徽州古民居等,建筑都是仿徽式的,青砖灰瓦白墙,各具特色。街区墙上,随处可见一些兰州景观、古风民俗的壁画,还有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店铺幌子、店铺宣传的“调皮话”,很有特色。

  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卵石陇风巷是晴望川的一条主街巷,全长百余米,宽五米,街中心以青石板铺筑,建筑形式为甘肃传统民居,街道两旁分布着各种传统美食铺面,使得整个陇风巷飘散着各种美食的诱人香味。漫步其中,可以品尝豆腐花、洋芋搅团、头肴等多种甘肃名小吃。

  步入另一条街巷——玉石巷,仿佛时光倒流,映入眼帘的是洋芋搅团、兰州软儿梨、凉州面皮等陇上地方小吃店。这条街上还有展示杂项藏品的“古古董董馆”、展示各式香烟的烟草馆、展示缝纫机和制做旗袍的成衣店以及进行主题展示的文化馆,还有古色古香的邮局。

  位于玉石巷的素舍,是一座以西北民居为原型设计的民俗客栈,是原汁原味的西北民宿。原生态的农家土炕,大大的观景天窗,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私享一片星空。砖木结构的门楼,是典型的西北民居建造风格。客栈采用民间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工艺相当考究,门框,檐廊均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门头精美的木雕,彰显的是在平凡之中追求精致的态度。

  重温往昔岁月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百川楼,不仅是特色餐饮体验馆,更是民俗文化博物馆,这里收藏着上万件民俗文化老物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走进百川楼,这里的藏品会让你目不暇接,仿佛回到旧时光。

  这里的包厢和楼层走廊都以不同的主题展示着各式各样不同年代的藏品。如“高音宏嘹”——收音机馆,“流年光阴”——钟表馆,“包罗万象”——箱包馆,“锦绣年华”——刺绣馆,“观古论今”——电视机馆……一个包厢一个馆,一路看来,让人流连忘返。

  每一个主题都能引起人的强烈共鸣。

  在“金榜题名”——文具馆中,一面墙的木架子满是各式各样的转笔刀,让人眼花瞭乱。另一面墙上的玻璃橱窗中,老师用的木制三角板、量角器、大算盘,还有铅笔盒、钢笔等,每一件都能勾起儿时的回忆。怀旧电视机包厢,墙壁四周挂满了不同年代的电视机。食客在餐桌上品味传统美食的同时,可身临其境感受这种年代氛围。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春申饭店以海派建筑风格来纪念那些南来北往的异乡游子。春申饭店风格复古大气,环境优雅,夜晚可临窗观赏民俗文化村夜景,当灯火点亮,一瞬间心神荡漾。

  打造文化品牌

  晴望川民俗村按照“产业聚集、创意研发、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文化旅游”的总体要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民俗文化博物馆、传统民俗饮食体验区及手工艺展示区、特色民宿客栈群落、生态农业研究基地等。

  “晴望川以植入有形文化建设为宗旨,将‘民俗’确定为规划的文化理念,在整体规划布局上以深具民俗精髓的建筑为体,彰显有形文化为魂,充分挖掘凝粹民俗文化。”甘肃万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祁正娟说,晴望川把酒店客栈、文旅产品研发销售、演绎广场、博物馆、科技影院等一批旅游设施作为衍生产品,形成一个集旅游、文化、购物等于一体的文化之地。这样一来,有形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不再是铅印的文本和枯燥的名词,而是鲜活的市井风情,让人趋之若鹜的体验地。

  如今的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除了在硬件和软件上不断提升外,还通过策划活动吸引游客。欢乐嘉年华、篝火晚会、露营大会等让不同的人都能参与进来。太平鼓、社火表演、流水长席、民族服饰、民族生活习俗体验、民间工艺展示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在这里不断上演,使整个村落生动而又充满了文化气息。

  “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华夏文明,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是对晴望川实际行动的注解。

  一座城市因为历史而令人回味,一段历史因为一栋建筑、一个人和一段传奇而令人铭记。

  晴望川以文化发展为引领,以重点业态为带动,依托甘肃大文化、大旅游、大文物优势,正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力争将其打造成甘肃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