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要闻动态 >> 新区新闻

为民办事 这个“幸福大礼包”沉甸甸
——新区工作报告解读(四)

 2020/01/10/ 10:07 来源:兰州新区报

  2020年,兰州新区将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以新发展理念、新思维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打造兰西城市群第三极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率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围绕全域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全省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1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改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输转力度,推动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依托职教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技能素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增收致富。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为引领,利用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高等优势做大“种植”业,培育软儿梨、大接杏、山楂等万亩特色林果,玫瑰、百合、牡丹等万亩花卉,黄芪、甘草等万亩中药材,和尚头小麦、油葵等万亩特色农作物,2万亩高原夏菜,5万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实现规模种植、景观打造、经济增收“叠加效应”。

  推进新希望、天兆、牧鑫等350万头生猪,中天羊业、天欣百万只羊,兰牧工商万头奶牛早日建成投产达产。围绕“鸡、鸵鸟、鸽子、鹌鹑、兔、鹿、驴”等特种养殖招商,形成养殖、观赏、领养、药食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围绕种养资源,打造种苗培育、饲料加工、屠宰仓储、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商贸旅游全产业链,推进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全域乡村振兴。

  3全力推进全域乡村文明

  深化“三大革命”“六项行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能致富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吸引更多移民落户。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制度,推进平安、法治、文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加快创新要素集聚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依托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创新平台,发挥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加大与兰大、中科院兰州分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其技术在新区开花结果,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新高地。

  1加大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西北中心、先进装备制造和“专精特新”化工新材料、合金新材料、信息产业研究院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新希望、德福等优势企业建设国家和省级基础科研平台。新建创新平台20个以上,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研发项目200项以上,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8%。

  2全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在新区落地转化

  以大科学装置创新创业产业园、“专精特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合金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流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平台为中心,以技术入股、成果转让、自主创业等方式,吸引更多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学者与科研平台、企业合作,将其技术成果在新区快速转化,形成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

  3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

  创新表彰奖励、收入分配、知识产权收益等制度,以更优的激励政策、更好的服务环境、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实的产业支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新区创新创业,吸引百名院士、千名博士、万名科研人才、万名工匠技师、数万名技术工人为新区发展贡献才智。

  关键词 民生

  提升民生供给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以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口、产业快速集聚,进一步增强城市“虹吸效应”。

  1突出教育事业战略地位

  着眼人口快速增长需求,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优质实用的原则,扩大中小学幼儿教育规模,打造一批品牌名优学校。建成投用方家坡、宗家梁、瑞岭名郡3所学校,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探索创新教师职称评审,加大优秀教师选聘力度。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甘肃政法大学等3所院校建成招生,职教园区入驻院校达到10所、师生达到10万人,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二期、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华西航空旅游学院开工建设,启动职教园区B区规划建设,加大知名院校引进,创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和省残联康复中心医院运营。启动医疗卫生综合体建设,推进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医疗、养老大健康产业,实施健康老龄化提升工程、普惠性婴幼儿照护工程。探索药品供应“一票制”,与省内外知名医院组建医联体。强化食品药品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坚决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3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支持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打造全省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地。发挥好职教园区共享区作用,提高服务效能。建成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办好2020年新区半程马拉松赛,力争打造金牌赛事。积极承办国际、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成社区健身中心21个,新建小区体育健身配套设施全覆盖,逐步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4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市场保供稳价,依法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培训输转一体化模式,开展多领域的技能培训。坚持源头治理,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严厉打击恶意欠薪、非法讨薪。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普惠托育服务,建立“七点放学”制度试点,解决上班族子女放学无人接的后顾之忧。加快殡葬事业改革,建设殡仪服务站,规划建设生态化、园林化公墓区。

  5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法治新区建设,巩固扫黑除恶压倒性态势。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网络诈骗、造假售假、坑蒙拐骗等危害社会安全行为,建成投用新区拘留所、看守所。坚持严查严处重罚,杜绝车辆超载、超速、遗撒问题,维护道路设施、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强化源头管控、精准监管和系统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建设“一带一路”枢纽 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

  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大平台、大通道、大合作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1充分挖掘开放平台活力

  建设临空经济试验区,加快发展航空物流、服务保障、高端服务业等临空经济。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进口农产品、电子产品、木材、地方特色产品加工产业,探索开展进口汽车等业务,支持区内企业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业务,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2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发挥兰州新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辅枢纽作用,提升国际货运班列高质量运营能力,实现“满出满进”、常态化运营。加快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开辟“空中丝绸之路”,加快形成全省面向中西亚、南亚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

  3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申办国际机器人大赛、医药博览会、进口商品展览会等活动,积极参加进博会等大型展会,扩大对外交流合作领域。加快本土企业创汇品牌培育,支持兰石、广通、佛慈等企业拓展业务范围、扩大海外市场,加大石化装备、金属新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药品、农副产品等出口,进出口贸易额过50亿元,增长50%以上。依托木材港建设,大力发展建材家具产业。完善印花税奖励机制,吸引大宗货物贸易企业在新区交易,年贸易额达2000亿元以上。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塑造绿色美丽新形象

  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建设时尚现代、功能完备、舒适便捷、管理智慧的西部特色城市。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举办道德讲堂,开展各级文明争创、“五项十佳”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推动城市强基提质

  高效服务保障中川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景中高速、中白高速建成通车,新区、兰州、白银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启动兰州轨道交通5号线、中川至西固快速路、中川至永登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建好国家物流枢纽,推动朱中、中马铁路并入国家铁路网运营。加快高铁南站城市中心CBD建设。统筹城市空间色彩、立面平面、天际线、灯饰亮化等风貌管理,完善公交、公厕、停车场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智慧城市二期建设、启动三期项目,推动5G网络全覆盖。

  3规范自然资源管理

  进一步拓宽思路、拓展空间,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为化工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城市中心、现代农业、武警部队应急救援等项目提供土地保障。按产业、市场和发展所需调整基础地价,优化土地供应。整顿和清理建设水平低、工程质量差、管理不规范、圈地炒地的小房地产开发商和无诚信投资项目,及时处置闲置土地,规范土地供应长效机制,提升土地价值。

  4建设城市水系

  建设引大库湖、干流、支渠循环网络,形成覆盖全区的生态水系,实现防洪供水排水一体化共建共治共享,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启动引大干渠覆盖保温工程,实现四季不间断供水,有效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加快刘家井滞洪调蓄等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

  5打造花园城市

  北部建设防护林区,外围建设环状林带,交通干线建设生态绿廊,城市内形成绿化纵横网、公园湖系点片结合的生态体系。实施造林绿化、空闲地复绿等生态绿化工程4万亩以上。改造提升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栖霞湖、百花园及城市主干道绿化品质,形成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城市绿肺”。

  6探索环境治理新举措

  全域推进垃圾分级分类处置,利用先进技术推动资源化利用,在全省率先建成无废城市。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通过城带村、镇带村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实施污水全收集、雨水全利用,中水用于生态建设和农业灌溉。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疏堵结合、整治并举开展河湖美化行动,进一步规范采砂用砂,杜绝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发生。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 科学谋划发展蓝图

  紧抓重大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未来五年人口规模、产业水平、城市发展空间、环境承载能力,对国家政策开展前瞻性研究,打破陈规陋习,以新发展理念、新思维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打造兰西城市群第三极奠定基础。

  1突出发展形势研判

  牢牢抓住中央、省市多方政策支持,多重机遇叠加的关键发展期,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战略、全局发展和区域差异、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时间节点和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关系,做好“三个重大”谋划,凝练一批重点项目、制定一批创新政策、推出一批改革举措,纳入全省、国家规划“大盘子”。

  2突出发展思路谋划

  围绕省委提出的“四个紧紧围绕”和“六个突出”部署要求,谋深谋实谋细“十四五”规划。一是立足改革创新“最前沿”编制规划。着眼率先打造西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区,积极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一批引领性、原创性、系统性改革成果。二是立足产业发展“制高点”编制规划。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支撑甘肃生态产业壮大和绿色发展崛起核心区和强引擎。三是立足生态治理“大文章”编制规划。聚焦服务省会城市发展思路,抓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推进兰西城市群发展,创新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规划,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四是立足科技创新“驱动力”编制规划。依托兰白国家自创试验区,将新区打造成科技成果研发、孵化、中试、转化、推广最佳地,西部新兴产业智能生产、绿色环保、安全监管标准制定基地。五是立足向西开放“大枢纽”编制规划。放大“一带一路”机遇优势,做大做强通道经济、口岸经济、临空经济、枢纽经济,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3突出规划编制创新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比分析、评估预测,加强对指标测算、要素配置、政策导向、项目论证的精准化研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强化规划的实施性。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