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兰州新区门户网站 >> 要闻动态 >> 新区新闻

杨建忠同志在兰州新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9/02/14/ 15:12 来源:兰州新区

2019年2月14日)

今天,我们召开兰州新区工作会议,全面回顾2018年工作,安排2019年重点任务,动员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不确定因素多、经济下行压力大、融资政策收紧等困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动新区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5.6%;政府性基金收入30.8亿元,增长4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增长1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792元、11020元,增长10%、10.5%。

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纵深推进从严治党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彻于新区各项工作全过程,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抓发展、惠民生的能力。新区党工委全年研究决策重大事项203项,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有力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兰州新区520余条,省级媒体宣传报道3000余条。充分发挥《兰州新区报》、官网、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作用,微博日均点击量8.6万次,头条日阅读量29万次,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快速提升。加强网络舆情管控,依法果断处置一批冒充记者恶意编发虚假信息、诽谤污蔑新区等问题,有力打击了不良媒体的嚣张气焰,社会各界对新区的认可度大幅提升。

不断提高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快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建设示范点40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5%、100%,打造了紫金生态、中川民办学校等一批“两新”党建示范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学历、有经历、有能力的党政干部、教育卫生、企业管理等人才近万人。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定不移整饬“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起,对作风拖沓、履职不力、效能低下的11家单位严肃问责。不断加强纪律建设,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处置问题线索95件、立案4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1人,为28名党员干部澄清事实,新区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清爽。

着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广泛凝聚统战力量,推进民族宗教法治化建设,注重发挥好民主党派、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经济人士作用。坚持把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纳入党建体系,发展各类群团组织409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持续推进产业新区建设,培育壮大实体经济

聚焦十大生态产业和“四千七百”工程,不断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增长25.5%。

精细化工产业。完成100平方公里精细化工园区规划编制,高标准打造特色鲜明、工艺先进、绿色环保的精细化工园区。一期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供热供汽、污水处理、综合管网等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引进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106亿元,首批7个项目开工建设,在谈项目36个、计划投资百亿元。

新材料产业。新引进九江德福5万吨6微米超薄铜箔、北京天成20万吨高档铝箔、正威集团10万吨铜合金高铁导线等项目快速建设。甘肃三建复合墙板、雨象恒源木材等项目集中开工,宏建生物质材料、建投装配式建筑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属材料、绿色建材、光电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装备制造业。亚太智能车库、兰州电机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北科维拓、新合制罐易拉罐等19个项目快速推进,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基本形成。兰泵世界首台超高温熔盐泵、兰石超深钻机、兰电高端陆地及海上风机等一批技术领先产品加速转化。“兰石”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新区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介会,引进配件生产企业9个。广通新能源公交车、亚太专用电动车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客车、乘用车、物流车、特种车辆等系列车型齐全,形成集研发、设计、配件生产、整车组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广通收购塞尔维亚伊卡布斯公交车厂,走向海外市场。

生物医药产业。西部药谷一期建成,新引进小微企业9家。佛慈、惠仁堂等12个项目投产,尚方堂现代中药与大健康产业园、兰药抗肿瘤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中成药、化学药品、动物疫苗、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凯博药业动脉止血产品通过国际标准体系认证。

三、着眼聚集人气商气,加速现代服务业升级

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比重、提升质量,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32%。

数字产业抢得战略先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面建成,华为、清创、未来新影等云计算上网运营。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快速建设。国网云数据中心、5G网络、拜尔云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落地。形成智能设备研发生产、数据存储运算、软件开发集成、在线支付等全产业链。中国兰州数字经济论坛在新区召开,大数据产业得到权威认可。

多业态商业格局形成。建成瑞岭国际、京都、紫金广场等商业综合体25个,运营面积260万平方米,星级酒店4家,初步形成进口商品销售、大宗商品批发、奥莱名品、综合超市、吃住游等多业态发展格局。新注册市场主体3947个,增速是全省的3.5倍。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28%、21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86%。

通道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试点项目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机场及综保区智慧物流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川机场航线达到205条、旅客吞吐量1385万人次,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800亿元。中川北站物流园跻身全省百亿元物流园区,新区商贸物流集团被评为“西部物流百强企业”“甘肃省最佳国际物流企业”。

文化旅游特色凸显。建成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农投花海等7大旅游景区,开发精品旅游线路10条,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增长181%。西部恐龙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荣登“中国主题公园品牌影响力排行榜50强”。成功举办第三届金网电影节、“美好未来”音乐节、群星演唱会等大型活动18场次。都市休闲旅游品牌不断提升。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推进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兜底保障扶贫。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消除农村C、D级危旧房。农村设施实现共管共享。全年脱贫276户98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变”改革激发新活力。扭住农村“三变”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将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托管入股到国有企业经营。组建“土储银行”,流转土地8.5万亩,新成立农业发展公司3家、村级劳务公司18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4个,带动就业1.5万人,农民人均增收913元,走出了一条“群众放心、集体省心、企业称心”的“三变”新路子。

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按照“坡顶植树、树间种草、谷底种养殖”立体布局,全年实施现代农业项目10个、总投资96亿元。现代养殖园突出“增量”,引进中天羊业、天兆猪业、天欣猪业等项目4个,建设百万只羊、百万头猪的养殖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突出“增质”,实施现代农业种植项目7个,培育黑罗汉、甘露、索邦百合等特色品种37个。与云南爱必达园艺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快西北花卉科研交易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公园突出“增色”,引进省农校实验基地、农业民俗文化博览园等项目5个,完成投资6.2亿元,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美丽乡村呈现新面貌。“六大整治”“六大改造”工程为抓手,投资6.5亿元对25个保留村实施风貌改造,建成美丽乡村15个、农村道路180公里,改厕5630个,拆除危旧房及残垣断壁478处,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基本解决农村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问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建设展现新成效。新增绿化面积1.6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新区被评为全省造林先进集体。实施生态修复6.2万亩,低丘缓坡生态修复经验得到国家部委充分肯定。“生土熟化”技术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成7号湖、西岔调蓄湖等生态水系工程,新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积极应对“7·19”“7·22”暴雨洪涝自然灾害,最大程度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学习借鉴自贸区先进经验,出台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方案。第四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在新区召开,与会代表对新区改革做法充分肯定。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网上可申办事项由121项增加到761项,307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网上可办率、可在线受理率、累计在线申报率全省第一。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分别压缩到3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工业项目施工许可压缩到50个工作日。优化招标管理,前置要件精简到3项,招标时间压缩到20个工作日。鼓励自主招标、诚信企业延标、通用产品网上竞价采购,拓宽招标途径,实现招标方式“独木桥”向“多路径”转变。

行政审批改革全力推进。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全系统、全流程、全覆盖改革,推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图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新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原来28项精减为11项,审批时限压缩到30个工作日内。新区行政审批实现规范化、公开化、高效化,示范作用不断呈现。

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颁发全省首张“证照分离”营业执照。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放宽经营范围、住所登记条件,“容缺登记”走在全省前列。全省首台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终端在新区投运,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化服务。

减税降费全面落实。积极落实普惠性扶持奖励政策,全年兑现奖励资金6亿元。启动区域性增量配电综合改革。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实行阶梯水价。税费奖励政策“不来即享”。企业社保费率降低25%。企业税费负担全省最低。

金融改革率先启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搭建政金企合作平台,建立实体经济企业库,多方位支持诚信企业。累计向6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80亿元,支持各类企业融资242亿元。在金融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为实体企业提供了数额大、成本低、速度快的金融支持,对新区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建立以成果转化产值、税收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全年兑现科技奖励资金1.13亿元。创新“平台”作用充分发挥。建成李灿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川人民医院王正敏院士工作室、和盛堂海智基地等创新平台29个、人才培育平台11个,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40%。产业孵化大厦跻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行列,荣获“科技创业孵化贡献奖”。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同位素药物研发生产等重大科技成果落户新区,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和三维“万支付”结算中心即将建成,兰石自主研发的3000马力压裂车组实现销售。全年转化科技成果151项、转化率达到23.6%。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27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年产值9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06%,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有力引擎。

六、不断扩大交流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向西开放,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海陆空联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枢纽功能得到发挥。“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建立经贸关系,形成综保区、航空、铁路、公路立体物流通道。组团参加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23家企业与俄罗斯、阿根廷、德国等签订11亿元订单。全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52.4亿元。

口岸经济基本形成。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建成西北最大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启动运营进口肉类、热带水果、冰鲜水产品等特殊口岸,开通兰州至河内、曼谷货运航线,进口货物由生活物资扩展到木材、电解铜等大宗商品,货值达6.9亿元。综保区新增企业33家,实现多业态发展。

开放通道逐步拓宽。与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合作建立中药材、汽车配件及集装箱中转信息平台,贯通了东南亚至中亚国家的内陆通道。在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设立海外保税仓,建立商贸直通渠道。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在全省率先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信息平台,海关报关事项压缩45%、时间缩短1/3以上,实现通关便利化。

合作交流不断扩大。组团参加广交会、深交会、药博会等大型招商推介会10余次,引进项目105个、总投资556亿元。接待英国、以色列等国外客商49批600多人次、省内外考察630批上万人次,全景展示了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发展势头和建设发展成就。

七、全力补齐基础短板,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

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密度和公共服务网格化程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新城。

对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中川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兰张三四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朱中铁路正线建成,中兰客专、景中高速、中白高速、中通道加速建设,形成内外联通、多点循环、快速疏解的路网框架。

城市交通持续优化。新建城市道路25条84公里,改造提升城市主干道12条、交叉路口11处。国家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甘肃中心、综合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公交场站9个。新开公交线14条,新增公交车120辆,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村村通”。组建西北首家巡游网约租车公司,353辆出租车实现网约化,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市政设施逐步健全。敷设雨污、中水、热力等市政管线400公里。建设10千伏配网线路128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改造提升街头公园40万平方米。核心区160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全面配套。

住房保障全面提升。建成公租房716套、保障房8300套、商品住房1万套,销售面积115万平方米,现房销售率98%以上。新开工棚改房1.07万套、商品房184万平方米。建立房屋租赁平台,全面推进租购并举,房价稳定在合理区间。

智慧城市稳步推进。加快以“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市政无线专网、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协同办公等平台上线运行。新区荣获“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八、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科教城加快建设。一期4所院校扩招1.63万人,东方职业学院当年建成、当年招生3600人。二期8所院校加快建设。紧跟新区产业发展,公共实训中心加快建设,“甘肃省产教融合基地”“甘肃省智能制造综合实训中心”“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业4.0实训实验基地”基本建成,16平方公里的科教城实现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一体化。

基础教育体系全面形成。完成17所薄弱学校改造,新开办幼儿园5所,新建小学2所,各类学校达到10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总学位达到3.5万个,全面保障了新区基础教育需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全省领先。建成“金城名师工作站”17个。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新区获评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地区。

“健康新区”深入推进。仅用1年时间建成首家二甲综合性中川人民医院,设置床位350张,引进医疗卫生人才296名、副高级以上40人,设立院士、外籍专家、名中医工作室,与兰大二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区域内医共体。实行“双向转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异地结报,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解决。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6.4%、特殊人群达到100%。中川、秦川和西岔三所卫生院被国家部委评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文体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入库企业达到8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38%。省体育馆和新区图书馆、档案馆基本建成。成功举办环湖赛收官段、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半程马拉松赛被评为全国铜牌赛事。新区首次组团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获得金牌4枚。新区运动员姚变娃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新区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困难群众参保缴费补贴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3%、99.2%,农村低保高出省定标准10%。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家、农村老人互助幸福院5家、社会福利院1家、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新增城镇化就业1.54万人。开展“无欠薪”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在全省率先设立农民工工资应急金专户,全面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为民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区车管所投入运营。建成社区服务站9个。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积极做好群众信访工作,信访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23%、29%。成立新区消费者协会,处理办结投诉、举报、建议857件,挽回经济损失551万元。物业管理、社区供暖等问题及时解决,“12345”民情通、网民留言答复率达到100%。

九、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从最难处入手、向矛盾集中点发力,动真碰硬整治突出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强力整治违章建筑。依法拆除中川街违章建筑80多万平方米。拆除零星“钉子户”171家1.7万平方米,有力打击了以违章建筑非法敛财行为。拆除道路沿线广告牌2.7万平方米,城市形象明显改观。

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依法清理以投资为名圈地占地、套取补贴的企业,处置供而未用土地80宗7553亩,土地利用率提升10.8%。处置综合市场等烂尾项目43个224万平方米,收回拖欠土地出让金12亿元。拆除“大棚房”2100多平方米、耕地违建57万平方米。查处重复征拆、高价征拆等违法行为,挽回经济损失1.15亿元。有力惩处虚假投资、套取扶持资金行为,清理虚假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4个,涉及金额206亿元。依法查处星光城、港进、科教城B区、通达国际、中韩产业园等违法行为,大力整治瑞悦、瑞建、百花园、田园牧歌等虚报虚评、非法牟利行为,挽回损失近8亿元,盘活资产数十亿元,坚决做到了违法必惩、违章必究、守信必奖,建立了“亲”“清”政商关系。

妥善解决遗留问题。11587户拆迁农民提供安置住房19578套,筹资15亿元兑现2011-2016年5992户25232名征拆农民还建商铺,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开审判常进元等“村霸”犯罪案件,打响全国公开审理涉黑涉恶案件第一枪,得到中央扫黑办、最高人民法院高度评价。依法查处薛在存、星光城团伙犯罪。推进平安新区建设,“平安眼”实现重点场所全覆盖,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依法查处甘肃金汇泰重大网络传销案。新区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大力开展交通违法治理,交通死亡事故下降48.4%,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大事故起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伟大实践的结果,是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是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区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全体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新区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发展不足,经济体量较小,增长极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二是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发展活力还未有效释放,改革开放的深度、广度、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创新驱动不够有力,人才作用发挥有限,产学研体系还不完备,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还不明显。四是干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敢于担当、抢抓发展意识不够强,应对风险的斗争能力和精神欠缺。五是苦干实干作风不佳,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能力素质、作风状态还不能适应新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危机意识,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决心,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周年,也是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变中有忧,但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省、市继续举全力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建设,新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改革体系基本完善、发展动能基本形成、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多重机遇叠加、多个平台共享、多方政策支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务实拼搏、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兰州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动力、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动能,全力推进九大产业,加快乡村振兴,全面提升新区运营管理水平,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全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和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综合考虑,2019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246亿元、现价增长20%,力争达到260亿元、现价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实现390亿元、增长26%,力争达到420亿元、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17.5亿元、增长15%,力争达到18.5亿元、增长20%;政府性基金新区级收入确保36.5亿元、增长25%,力争达到40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44.8亿元、增长20%,力争达到47亿元、增长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左右。

今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以政治建设引领发展方向。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必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加强政治历练,注重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体现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忠诚,以坚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思想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宝库和行动指南。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一切工作在新思想中找方位、找定位、找思路、找方法、找遵循、找依据,做到对标对表。加快新时代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合作,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作用,办好新区“一报一网”,全方位宣传新区改革发展成就,全面真实展示新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加强舆论引导,开展舆论斗争,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开展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实干作为的骨干力量。

以组织建设推动担当实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通过坚强有力的组织建设,为新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把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改革攻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一线。打造党建示范点15个,党支部标准化率达到100%。创新党建服务品牌,推动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契约化”共建、国有企业与非公经济党组织“业缘”联建,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激发干部奋斗精神,增强干部斗争意识。注重从政治忠诚上教育干部主动担当、选拔任用上引导干部竞相担当、教育培训上促使干部善于担当、管理方式上推动干部敢于担当、工作氛围上激励干部乐于担当,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以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作风建设事关新区改革发展大局。要实现新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把作风建设抓牢抓好。要继续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和支持干部在改革发展中敢闯敢试、主动作为。严查改革实践中推动不力,搞变通、慢半拍、打折扣、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和事,严肃整治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吃拿卡要、利益输送、损害新区形象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以纪律建设涵养良好生态。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管党治党的重器。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纪工委、监工委职能作用,用改革的思维和方式推动监督执纪和监察执法,运用信息化手段,紧盯重点领域,加强对人、财、物精准监督,强化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严厉打击团伙势力、宗派势力、黑恶势力。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选优配强纪检监察队伍,加强设施设备保障,全面提升纪检监察能力。

以统战群团工作凝聚共识。统战群团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共识作用,引导民主党派、宗教界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新区建设,画好改革发展最大同心圆。加强民族宗教法治化建设,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持续深化群团改革,增强群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抓紧组建工商联和其他社团、民间商会组织,推动新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坚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一体化推进,完善党建带群团制度,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构建党群一体化格局。

二、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始终把加快发展、赶超进位作为新区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打造西北产业高地。

(一)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环保节能产业基地,加快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建设。

精细化工方面。6月底前建成一期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污染物实现集中统一处理,满足入园企业投产需求。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和建立院士工作站5个以上、技术专家工作站10个以上,参与园区技术咨询、科技研发、成果中试、产品转化,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全年开工建设项目6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当年投产项目30个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严把项目工艺关口,确保落地项目工艺一流、环保安全。充分发挥兰大、中科院化物所等优势,打造化学试剂、催化剂、医药中间体等化工新材料基地。积极谋划一批原材料、人才、技术优势明显,上下游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大型项目,招引社会投资,为打造产业集聚、绿色环保、国内一流的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园起好步。

新材料方面。支持长飞光纤、宏建生物质材料、省建投装配式建筑材料等投产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产能。德福6微米铜箔、天成20万吨铝箔、正威高导新材料、省铁投铁路装备产业园等10个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东海蓝玉、中国稀土磁材、虔东稀土等一批项目快速开工建设。围绕精密元器件、复合金属材料、高端装饰性材料,发展电镀产业。新材料产业当年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助力全省由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

新能源汽车方面。推动广通、亚太等新能源汽车快速达产,产值突破50亿元。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和电机电控配套企业,加大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池新材料、储能电站、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招商。支持新区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推广使用。以广通新能源与塞尔维亚伊卡布斯厂合作为契机,带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装备制造业方面。支持兰电、兰泵、亚太等投产企业发展壮大。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合制罐易拉罐生产线等10个项目早日投产。中顺石化电絮设备、宏宇变压器制造、长信电力装备制造、中科院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等12个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

生物医药方面。充分利用已建成标准化厂房,新引进生物医药项目10个以上。推动佛慈制药、惠仁堂等8个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和盛堂福康片尽快纳入公安部采购目录,医药产业实现收入100亿元以上。原子高科同位素、凯瑞德医药中间体、德鑫生物中药饮片及生物制品深加工、科林保健品生产线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和盛堂丹参酚酸A、申联口蹄疫疫苗、凯博缩宫素等新产品早日上市,尚方堂肠道菌群靶向研究等一批技术早出成果,兰药抗肿瘤靶向治疗等一批新试剂早日实现产业化。

(二)不断强化供给能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紧跟消费升级趋向,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商贸物流、对外贸易等业态,提升服务供给水平。

大数据方面。学习借鉴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经验,以“丝绸之路信息港”、5G试点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西北云计算和大数据存储中心。逐个上门拜访国内信息龙头企业,争取更多项目落户新区,引进大数据产业项目10个以上,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对中科曙光、华为、移动、电信、清创等运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市场开拓、要素保障等服务。加快国网云计算、5G布点、润泽科技大数据中心、拜尔云计算等项目建设。大数据产业全年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装配机架1万个以上,可服务终端5.5万个以上,用电量超过50亿度。

文化旅游方面。发挥丝绸之路节点城市优势,着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区的靓丽名片。加快建设“景点”,推动长城影视城、晴望川、牡丹园等旅游景区评星升级,增强对游客吸引力。推动西部恐龙园二期、秦王川民俗文化传承公园、晴望川彩陶古镇、国际嘉年华、海洋馆快速建设。大力拓展“线路”,依托新区景点游、文化游、工业游、购物游、乡村民俗游、温泉度假等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半日游、一日游、多日游等旅游产品,努力把中川机场带来的旅客留在新区吃住游购娱。加强与龙头旅行社合作,拓展国际国内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兰州、来新区。强化配套“服务”,积极推进恒裕洲际五星级酒店、中川国际会议中心、维也纳酒店等星级酒店建设,新增客房3000间以上。积极开发旅游周边产品、特色餐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举办大型“节会”,积极申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分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艺术展览,举办全国曲棍球、新区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50%以上,打造全省都市休闲旅游新品牌。

商贸物流方面。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完成建设任务50%以上。贯通中朱、中马铁路,形成铁路货运大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仓储分销,鼓励快递、物流龙头企业在新区设立西北仓储分拨中心。积极参与组建全省通道物流产业基金,全面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商贸物流企业入驻新区,限上批发零售营业额超过1200亿元,着力打造西北物流中心。推进新区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落地建设,推动氧化铝、电解铝、电解铜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做优综合市场、科教城等综合商圈,做活社区底商,方便市民,加快聚集人气商气。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进一步完善综保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三大平台”功能,发挥国际货运班列、航班等作用,提升货物组织能力和跨境电商业务能力,扩大粮食、木材、有色金属、肉类、冰鲜水果、中药材、日用百货等进出口规模,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支持兰石、正威、广通等企业优势产品出口,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以上。

发挥好综保区功能。做大口岸经济,提升综合保税区运营水平,引入进口粮食加工、木材进口加工、中药材加工出口等新业态,实现加工贸易集聚发展。支持跨境电商、肉类进口加工等业务发展,做大对外开放贸易量。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借鉴其他特殊监管区域先进经验,加快打造全省跨境电商、外贸加工、服务贸易新引擎。争取新注册登记备案企业40家以上,区内进出口贸易额增长50%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产业发展为带动,打造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种植业上,重点围绕“粮、蔬、果、花、草、药”六大产业,在三个园区打造5万亩玫瑰、百合、牡丹花卉基地,5万亩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基地,2万亩高原夏菜基地,万亩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基地,万亩禾尚头优质小麦、万亩林果基地,每个园区新建一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大棚1万亩以上。积极发展插花、园艺、盆景等观赏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大发展。全面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在农业设施化、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完成现代农业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园内农业民俗文化博览园、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双创基地等项目建成运营。养殖业上,围绕牛、羊、猪、鸡和特种养殖,建设赖家坡万头“奶牛”生态循环养殖园,段家川百万只羊、百万头猪生态循环养殖园;西岔大斜沟以兔、驴、鹿、鸵鸟等为主的百万只(头、羽)规模“特种”生态循环养殖园。以入驻养殖园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养殖业大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上,加快建设中天百万只羊、四川高金百万头生猪屠宰等项目。建成中天、海大等饲料加工项目。养殖园50万吨畜肥全部加工为有机肥,实现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仓储销售上,加强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销售网络,建成双创基地5万吨冷链物流、农投9万平方米花卉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配送市场中心,实现种养加、产工贸全产业链一体化。农业发展保障上,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农产品收购贷款,确保农业政策性融资达到30亿元以上。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健全完善农业风险防范补偿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新培育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以上,组建联合社13个以上,带动农户快速致富。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美丽乡村10个,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后续运行管理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实现农村厕所全改造、所有垃圾全收集、保留村风貌全改造,彻底解决农村“十堆十乱”。加大危旧房屋拆除力度,依法处置农村“一户多宅”问题。强力推进“大棚房”整治,全面拆除大棚房,彻底根治违法乱占乱建、随意开垦荒山和改变土地用途、长期撂荒等问题。依法规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管理。实施防洪调蓄、高效节水、引水灌溉、湖库连通等综合利用工程,实现防洪、供排水、排污一体化管理。

培育健康文明乡风。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挖掘发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引大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破除厚葬薄养、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开展道德模范、丝路民俗典型等评选表彰活动,培养和谐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双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新区发展的两大动力源,推动中央、省市改革创新部署落地生根,推动新区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开花结果,确保改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双动力。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雄安新区和自贸区为榜样,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深化改革的新标杆、先行先试的新典范。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1+6”改革方案16个方面事项改革,通过加大培训、实时监控、督察督办、绩效评估等措施,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确保新区营商环境在国家级新区中走在前列。推动“放”的力度加大,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原则,减少审批、压缩流程、便捷采购。推动“管”的重心下移,调整监管重心,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消防、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适时监管。完善新区企业联合惩戒应用,加强企业信用监管的深度和力度。推动“服”的质量提升,加快政务一体化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进部门业务协同联办。建设上线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提高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简化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开发“兰州新区行政审批服务移动 APP”,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时效。真正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重要的事优先办、限时的事计时办、困难的事想法办,不能办的事说明理由,不能说“不”。

全面启动机构改革。按照中央及省、市新一轮机构改革精神,结合新区发展实际,优化调整机构设置,确保上下贯通、精简高效、执行有力。争取省上尽快批复三大园区,强化园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推行多规合一、综治合一、审批合一、监管合一、服务合一,建设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争取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完善绿色项目库、编制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设立新区首家法人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探索发行地方债,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搭建“政金企”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符合新区实际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在充分保证正常公务运行的前提下,建立一套运营高效、保障有力、成本低廉的公车运行和监督机制。

推进区域性增量配电综合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资和运营增量配电网,组建运营由新区监管企业、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新区配售电公司。积极争取执行外送和省间交易输配电价,新区新增电量统一打捆参与全省电力直接交易,实现新能源更高比例和传统火电搭配交易。按照企业用电规模和效率,开展基础电价、峰谷电价模式的阶梯到户电价等改革试点,最大程度降低用电成本。

强化高质量发展考核监督。增设单位面积产业增加值、创新能力、税费、就业等考核指标,推行奖优罚劣机制,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科技成果转化率等考核,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强化审批事项时限、不动产登记时限等服务指标考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审计监督,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对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公共资金、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审计监督,着力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以高水平审计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

着手“十四五”规划研编工作。加强对“十四五”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着力重点的调查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核心指标体系。加大国家重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补齐短板、填补空白,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非公经济发展19条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新区普惠制扶持奖励政策,研究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积极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力争新区民营企业户数增长3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倍数增长,努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福地”。

(二)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要素供给、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新区制造”迈向“新区创造”。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

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新建大科学装置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催化剂、医药中间体、同位素药物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10个以上,开展国家、省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5%,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科研院所、榆中生态科技创新城、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积极承接其高新技术成果在新区快速转化为产业。建设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稀土材料应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推进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装置开车运行,加快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维护入园企业科技创新权益。加大对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广通新能源新型纯电动汽车开发和产业化等项目进度,实施科技项目20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00户以上,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实施万人引进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和保障机制,积极引进外籍专家和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海智基地、省级人才基地的引育功能,利用科教城资源,推动产教联合,实施万人培训提升行动,年引进本科以上科研人才万人以上、专业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智力支撑。

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新城

着眼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狠抓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提升城市发展内涵,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构建城市科学发展体系。融入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圈,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促进新老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实现“多规合一”,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构建科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具有新区特点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已拆迁和后续拆迁群众上楼、人才引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地就业等方式,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启动建设新区中心城区CBD,完善新区城市功能。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着眼服务产业板块发展,优化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推进中川机场三期、兰张三四线尽早开工建设。中兰客专、景中高速、中白高速、中通道加快建设。争取轨道交通5号线获批。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城市道路30公里。加快4G、5G通讯基站建设,实现通讯无盲区。建成北部污水收集处理、西岔园区湿地公园尾水工程、第一污泥处置场、北部片区热源及蒸汽厂建设。完善中水、排污、排水体系建设。建成10千伏配网线路100公里、精细化工片区110千伏变电站,敷设给水管网70公里、燃气管网20公里,配合推进全省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保证天然气正常供应。启动殡仪馆、殡仪服务站、公墓等城市殡葬设施建设,规范城市殡葬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乡及周边班线网络,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加大住房供给保障,完善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商品房8000套以上、棚改安置房5540套,建设租赁性住房5000套,稳定住房价格,全面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

(三)推动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新区。推进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公共交通、便民设施等市场化运营。加快街道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加快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安监、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模块全部上网运行,完善新区综治指挥中心功能,打造网络连通、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

(四)提升城市风貌,建设绿色新城。紧扣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把产业特色、新技术、新思维融入到城市风貌建设中。扎实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塑造环境卫生洁净、市政设施完好、城市立面清爽、市容秩序规范的城市形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完成绿化和生态修复4万亩以上,改造提升湿地公园、栖霞湖、百花公园,建设临港花海,争取将新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让新区蓝天长驻、山体全绿、碧水长流、空气长新,为新区绿色崛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事业与产业发展一体推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大力提升办学条件,建成幼儿园10所、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方家坡、火家湾等4所幼儿园投入使用,第三小学实现秋季招生,彻底解决“入园难”“入学难”,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快筹建兰州新区国际教育港。按需引进名优教师,深化教师交流和绩效改革,激发教师队伍积极性。全面提升新区教育质量,承办全省首届教育发展论坛。引导科教城建成院校依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加快二期8所院校建设,实现秋季招生,力争科教城入住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医院上半年投入运营,启动建设新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深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全面实行基本药物“两票制”,有效解决“看病贵”问题。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实施送医上门,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化就业5万人以上,其中失地农民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9%以上。精准开展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以上。省体育馆、新区图书馆、档案馆开馆运营,建成10个社区健身中心。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社会风险防控。强化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全力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新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法治化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铲霸、无霸治乱,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坚决“打伞破网”,切实形成扫黑除恶的强大攻势。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防司法特权、司法不公、司法腐败行为发生,强化诉讼主体和代理资格审查,坚决杜绝通过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干扰正常工作秩序、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等行为,维护党和政府公信力。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快速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厉打击非法上访、以访敛财、以访妨碍公务、以访污损他人声誉等行为,依法严查严惩诬告诽谤者,为担当者担当撑腰。支持武警总队新区三个基地和省监狱局未成年犯管教所、高戒备监狱快速建设,建成新区看守所和拘留所,全面投用新区法院审判法庭和诉讼服务中心。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城市防灾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防控应急救援体系,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各领域安全监管,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实现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一切都在于落实。一是压实责任抓落实。把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确保任务不折不扣完成。二是提升能力抓落实。在学习工作中提能力、拓思路、强实践,让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破难题、促改革、谋发展的“行家里手”。三是督查考核抓落实。统筹规范督查考核工作,以大力度、重奖重罚激发各级干部斗志和士气,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四是积极主动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敢死拼命”的精神率先垂范,攻坚克难,推动新区工作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开启新区发展新篇章,是时代的要求、是组织的重托、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苦干巧干拼命干,努力完成奋斗目标,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兰州新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区头条
返 回
顶 部
返 回
顶 部

版权所有:甘肃省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陇ICP备17002353号